現代散文

中英工程師的異同

【大紀元5月14日訊】在這個高科技公司裡,周圍都是工程師,除了管財務的老板,和一周只上兩天班的會計。公司裡只有我一個中國人,但我不覺得孤獨,因為可以交流技術和想法。交流的目的是新想法的碰撞和誕生,所以別人能容忍你用老北京口音說格拉斯格英語並在不得已時加上形體語言,還會認認真真的聽–只要你說的東西能讓電腦運算加快或讓電路耗能降低。工程師是那樣的誠實和直接。因為電路不會容忍你的不懂裝懂,甚至你要是廢話太多電腦會死機對抗–它不會理會你是技術主管還是剛招進來的新兵。就像藝術家留長發放蕩不羈一樣,公司裡工程師們平時穿著簡潔,行色匆匆。對話的時候喜歡盡可能快的抓住你想說的意思,並下意識的尋找你邏輯上的錯誤。他們不會見了面就誇張的問候以博得對方的好感,他們的笑容只對經過縝密思考後得到的技術創新綻開。

但是,和他們一起工作久了,我發現他們有很多特質和我不同,相信和大多的中國工程師也不同。比如他們做事情喜歡一步一步來。先設定方向,然後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要走的下一步上,把它做完全,才繼續向下走。這樣,一步一步的,走的很慢,但也很扎實。我則喜歡做眼下東西的同時,分心去找捷徑,看怎麼做能省時間。開始我覺得我這樣做快,後來體會到他們那樣做也有道理。因為我這樣找到的捷徑都只能用於當時的環境,以後環境稍微一變就不能用了。而他們的方法來源於普遍使用的環境。這樣暫時是慢了,但心力都用在了能積累下來的地方,對以後的意義深遠。比如有一次,我發現了一個巧妙的能讓程序運行加快的方法,但因為不符合標準沒有被採用。後來,我也意識到這方法雖然能讓我做的那部分運行加快,但對其他的部分造成了困擾,因為它不符合標準,而標準保障所有的模塊協調運行。這就是英國人的習慣,一步一步按照過程做,把事情做好。如果發現了過程的漏洞就修改過程。這許多年來,英國人就這樣積累了很多方面繁雜而全面的系統,像法律,金融,稅收,等等。我相信每個人去銀行開帳戶的時候都能體會到這種風格。

另一個不同是,英國工程師都很滿足做工程師。公司裡有些人都已經四十多歲了還是個普通工程師,每天很高興的做自己的項目。他們盡量把工作做好,生活是生活。生活不會因為沒有創業而不愉快。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也許是用來平衡生命用的。有一次,我和這樣的一個同事聊天,但談論到技術主管有的時候周末還工作的時候,他說:”有兩種哲學,一種是工作為了生活,一種是生活為了工作,事業轟轟烈烈的人很多是第二種,但我想我更欣賞第一種。”這個同事每天早早的就到公司,兢兢業業的幹活,下午5點準時下班,高高興興的回家。他們不會覺得自己工作了這許多年還沒有一個自己的公司或公司裡高層管理的地位而不平,而是都在想怎樣把工作做好。和這種人比,我能感到自己的躁動和功利。如果電子工程不能給我帶來經濟利益,我也許不會喜歡它,不會以自己技術上的提高而滿足。

和英國人一起工作很好的一點就是能體會到世界上另一種人的想法和追求,和他們的精神狀態。對照自己,能找到從小到大成長的盲點。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