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長廊

遺唐代九成宮醴泉銘碑 任步武六年修補

【大紀元1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謙北京十六日電)中國人的堅忍不拔精神,完全發揮在大陸書法家任步武身上。據報導,這位書法家以六年時間補遺了唐代九成宮禮泉銘碑。

北京娛樂信報今天報導了任步武對唐碑的搶救工作。

據介紹,陝西省至今存有五、六十座唐代名碑,古代書法家留下的碑文經風雨侵蝕,已失去了昔日的神采。為此,今年已是七十二歲的任步武,從一九九二年起對其中六座唐碑進行了搶救工作。

期間任步武單槍匹馬完成了對國寶級文物─九成宮醴泉銘碑─的補遺工作,單是這一座碑,就耗用了他六年光景。

任步武補遺的六座名碑,是唐貞觀三年(公元六百二十九年)至會昌三年(公元八百四十三年)間,由初唐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和晚唐柳公權所書寫的化度寺碑、皇甫誕碑、九成宮醴泉銘碑、孔子廟堂碑、孟法師碑和神策軍紀聖德碑。

據稱,九成宮醴泉銘碑是唐貞觀六年(公元六百三十二年)刻石,其碑文為唐名臣魏徵所撰,初唐書法家歐陽詢書丹,刻石雖無記載,但刻工技藝精湛,故稱「三絕碑」。

原碑文經風雨剝蝕,加上曾斷裂過,所以缺少了十九個字,另有三十九個字有殘損,一百八十個字不清楚。

據報導,臨補工作開始時,任步武已經是六十一歲。他在六年的時間裡,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

首先,由於經費不足,任步武自己在陝西省耀縣的深山裡買了一塊重達七噸的墨玉做石碑,把這塊石頭移進陝西省麟游縣天台寺博物館。

此外,他沒有錢請力工,只好發動十幾個學生,用滾木、撬槓,再加上拖拉機,硬是把石頭移進了博物館。

由於書寫時必須把全部重心放在身體的左側,所以任步武一次工作最多只能堅持半小時。每次從石碑上爬下來,等在旁邊小棚子的按摩師就立即上前為他已經麻木的左臂、左腿做按摩。待感覺舒服一點後,任步武就再次趴在石碑上完成下一次的工作。

在整個「工程」中,任步武首先要做的是考證模糊不清或殘缺的碑文,缺失的是什麼字,歐陽詢原來是如何書寫的?僅這一階段就耗時三年。

為求得最精確的文字,他買回了幾十本唐代碑帖,又尋找「全唐文」、「金石粹編」、「金石志」,請教名家。他走西安,下蘇州,找到了時任蘇州大學圖書館館長的華任閣,破例得到了全唐文的複印本,潛心研究,苦苦求證。

為考證一個字,他需要在二百零七座魏碑墓誌銘中尋找。一個人的力量不夠,他就發動五十名學生排隊拿著這個字,在墓誌銘上找對應的字。

六年後,任步武將九成宮醴泉銘碑缺少、殘損不清的二百三十八個字都臨補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