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上海每年有百萬隻候鳥行經

【大紀元10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趙彥上海二十九日電)上海是各類候鳥遷徙的重要中轉站,目前正處在候鳥遷徙高峰,在禽流感陰影下是否會帶來病毒備受關注。據統計,上海每年約有百萬隻次候鳥行經,但飛行路線均與疫區無關。

上海新聞晨報引述上海市野生動物保護站鳥類專家說,上海幾乎沒有與帶病鳥類親密接觸的機會。

上海鳥類專家研究,數十年來,上海地區有鳥類四百二十四種和亞種,其中遷徙候鳥約三百八十種。每年秋冬季節,從俄羅斯遠東地區及中國東北地區飛到上海,留下來過冬的鳥類主要是斑嘴鴨、綠頭鴨、綠翅鴨、豆雁、白頭鶴、海鷗、銀鷗等一百三十多種,其餘絕大部分為過客,主要是行鷸類,它們可能在上海停留一兩天,也可能幾小時後就飛走了。

按照一年春秋兩季一來一回遷徙計算,每年約有百萬隻次候鳥經過上海。  

今年五月,青海湖大量候鳥感染禽流感死亡,其中主要有斑頭雁、棕頭鷗、鸕鵜和漁鷗四種候鳥,這些候鳥是否會飛到上海令人關注?

青海湖是候鳥繁殖地,這些候鳥屬於中亞遷徙路線。它們秋冬季節遷徙時從青海湖出發,絕大部分飛到青藏高原、雲貴高原過冬,也有一些飛過喜瑪拉雅山脈,到印度次大陸越冬。

上海屬於東亞至澳洲的候鳥遷徙路線,所以青海湖的鳥基本上不會經過上海。在青海湖,斑頭雁、棕頭鷗比上海看到的麻雀還要多,但在上海,數十年來從未見過這兩種鳥。至于漁鷗,上海市野生動物保護站鳥類專家袁曉說,僅十年前在崇明東灘看到過一次,而且只有一隻。  

鸕鵜在上海倒是很多,共約六種,會飛經上海的只有一種名為普通鸕鵜,由於它們腳上沒有環帶標記,尚不能肯定上海鸕鵜的確切來源,但根據青海湖候鳥的遷徙路線,青海湖鸕鵜飛到上海的可能性不大,唯一情況除非是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