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

爭論與辯論

【大紀元10月30日訊】現代工商發達的所謂科技文明社會,人際關係廣而複雜,人們往往因為某種立場、觀念,或者基於可能牽連影響到彼此的個人或所屬的利益,以致對某問題有著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意見,而引起爭議,而爭論,而爭執。有些人甚至於形成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那就是有意無意地流於形式的為“爭論”而爭論 ! 既損人又不利己卻不自知。以和為貴,不說最後一句絕話,就可以避免紛爭。是非對錯並沒有快樂來得重要。快樂的秘訣就是「退一步」,先向別人伸出友善的手。

至聖先師孔子說過“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人很容易有顯示心,自負者比自卑者顯然來得多,自以為比別人都行,好強、好勝,更甚者把耍嘴皮的陋習,孤芳自賞錯當辯才無礙 。

待人接物處世貴在於情理法面面俱到,凡事應該先去為別人想,尊重別人,彼此之間多一分理解、多一分體諒、多一分寬容。遇矛盾、衝突的時候,冷靜下來真正的設身處地的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柔以克剛 ; 不要得理不饒人,不逼人太甚,不與人完全對立,不逞一時之快唇槍舌劍,那麼,爭議、爭論、爭執的發生機率必定可以減到最低限度,而且,縱然發生了也不至於惡劣到不可收拾的境地。

“辯論”應該是基於整體圓融,在法和理的機制下訂定的一種共同遊戲規則。辯論是雙方共同所認可,可被公平、公開、客觀所公評,而為雙方必須共同遵守的君子協定。君子之爭,議堂議事、訴訟、科學窮理致知,雙方引經據典 ; 舉列人、事、物證 ; 例證 ; 數據,理直氣壯,風度翩翩,揖讓而升 。

先聖說 : “ 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 ”。真理、真相不辯則不明,基於為真理、為正義、為人權 ; 為民主與極權、正與邪、善與惡、正與反…,那麼當然得義無反顧全力以赴地去辯護,去還它事實真相。

辯論有它的遊戲規則,自然也有它的致勝竅門。辯論講究論點的具體內容、修辭、邏輯、知識、熱情、精力 和直率而自然的儀態。辯論不必然要舌燦蓮花和對手短兵相接拼個你死我活,有時反而可以欲擒故縱或附和對方的話題誘之以轉移注意力,引君入甕讓他措手不及而自慚形穢 。辯論者本身更應該自律,避免無謂的自辯、詭辯、狡辯、無恥邪辯,而貽人話柄。切記 :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智者通權達變,愚者堅持己見。辯論當然得有爭的能力和膽識,事實也唯有那麼樣才能有讓的風度。智慧愈高,極端愈少,採行中庸之道也常可獲得兩全其美的好結果。宋朝大文學家黃庭堅的名言: “ 百戰百勝,不如一忍。萬言萬當,不如一默。”。誠然,能忍一時之氣,能沉默是金,有時候更是峰迴路轉,受益無窮。

“ 施比受更有福 ”,成功的秘訣在於付出,廣結善緣。爭論無論如何都得儘可能地去避免,勞神費心更傷和氣。辯論則因人、因地、因事、因時而異,另需權衡制宜,審時度勢,量力而為。不論是爭論也好,辯論也罷,務必要秉持理性,以德、以理服人,千萬切忌意氣用事。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