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數據 助海嘯疏散預警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12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奚望報導)臺灣國立中央大學地科院教授劉正彥、蔡義本和馬國鳳等人﹐在美國《地球物理期刊》近期將發表的文章中指出﹐根據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地面站監測數據﹐發現當大海嘯在進行時﹐在數百公里高的高空中的電離層電子濃度﹐亦受空氣壓力波上傳的“衝擊”﹐而發生了相對的波動變化。

以一年前﹑十二月廿六日南亞海底大地震引發的大海嘯為研究對象﹐劉正彥教授等還由多個GPS站所收集的電離層電子濃度的變化數據﹐確認引發大海嘯的海床地震震源帶﹐並得以追蹤大海嘯的方向和速度﹐算出海嘯波的進行平均速度約每小時七百公里﹐和噴射客機相當。而空氣壓力波上傳到電離層的速度則三﹑四倍於此。

劉正彥教授指出﹐善加利用此觀測方法及計算模式﹐可以據此在海嘯發生後儘早發出海嘯疏散預警﹐避免或減低生命財產的損失。中大的研究團隊近年來積極投入研究太空電離層﹑地磁地電變化現象﹐與地震間的相互關係。這些研究成果﹐對地震前兆的前沿研究可說另闢蹊徑﹐漸在國際科學界接受確認﹔也正處在布什總統所提出﹐美國將致力發展天災的預測及防範等高科技的同時。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泰國率先自設海嘯預警系統
普吉島安裝海嘯預警系統,希望藉此挽回觀光客信心
27國參加印度洋海嘯預警系統
多國會商印度洋海嘯預警系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