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蘭嶼飛魚季 大船禁捕飛魚

人氣: 47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外縣市機動漁船大肆捕撈蘭嶼海域飛魚,嚴重威脅蘭嶼原住民達悟族的生計,漁業署最近已經同意台東縣政府發布公告,將限定「每年3月到6月飛魚季期間,禁止十噸以上漁船在蘭嶼沿岸六浬海域內使用追逐網、流刺網」,希望能為達悟族傳統文化構築一層防護網。

事實上,在蘭嶼鄉民不斷向公所反映,民意代表也在議會、代表會不斷疾呼,希望農業局劃定蘭嶼鄉沿海飛魚捕魚區、並取締外來漁船,漁業課著手研議,不過一開始無法突破法令限制。

漁業課說明,根據漁業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僅能公告規定漁具、漁法、漁區、漁期的限制或禁止事項,且所有漁船一體適用,無本縣、他縣之分,因此必須定出更具體的內容。

漁業課指出,如果要劃定蘭嶼鄉沿海一定範圍內海域僅得供鄉民開發利用,建議朝國家風景區方向規劃。

今年初,漁業課與蘭嶼鄉公所召開協調會,會中確定公告原則,包括限制時間為每年3月1日到6月卅日飛魚季期間、蘭嶼沿岸六浬內,十噸以上的漁船不得使用追逐網、流刺網捕飛魚。

漁業課並於4月廿2日函文漁業署,表示將公告保護蘭嶼海域,違反者依漁業法第十、六十五條規定核處,並明確訂出罰則,包括第一次違規者處船主或船長三萬元罰款,第二次六萬元;第三次則收回漁業證照及船長幹部船員執業證書一個月,第四至六次違規者則分別收回證照三個月、六個月、一年,第七次違規即撤銷漁業證照及船長幹部船員執業證書。

漁業課表示,5月4日下午已接獲漁業署同意公文,近日將儘快簽准公告實施。

漁船濫捕 達悟人心疼

〔記者張存薇╱專題報導〕蘭嶼達悟族人以捕飛魚為重心發展出台灣最獨特的傳統文化,但近年來大量來自島外的大型機動船以現代化捕撈技術,大規模圍捕飛魚,還出動水上摩托車來回趕魚,嚴重干擾達悟族人傳統拼板舟作業,飛魚數量也有減少現象,已嚴重威脅到蘭嶼海洋文化。

提案劃設沿海飛魚保護區的縣議員江多利說,恆春漁船到蘭嶼海域捕飛魚已六、七年,數量一年比一年多,今年還曾一次看到九艘漁船同時作業,從早到晚都在捕魚,越捕離海岸越近。

他指出,傳統拼板舟或兩、三噸的小舢舨大多一、兩人一艘船出海,族人以人力划船,大多在離岸一千公尺海域內捕飛魚,以往拼板舟出海四小時大概可以釣到廿、卅隻飛魚,六、七隻鬼頭刀,現在出海一趟釣到五、六隻飛魚就得要偷笑了。

江多利氣憤的說,今年大型機動船特別離譜,直接就在五百公尺內海域、甚至在港澳前出沒,由於漁船大多兩艘一起作業,距離五百至八百公尺、再拖著漁網圍攏起來,有時一個不注意,拼板舟行經兩船中間被漁網拉扯到,就整個翻覆。

鄉代表蘇瑞清說,前陣子他到小蘭嶼海域捕魚,看到七艘外縣市漁船,竟然還出動水上摩托車瘋狂趕魚,前方兩艘漁船則以追逐網大肆捕撈,讓大家看了很心痛。

蘇瑞清進一步說明,達悟人捕飛魚是以當天可以處理完畢為原則,且農曆8月15日飛魚終食祭過後,吃不完的飛魚就要全部丟棄,族人捕魚時絕不貪多。

他說,以前族人一個飛魚季捕捉五、六百條,有的分送親友或沒有能力捕魚的寡婦,島上七成以上家戶可見到一次曬兩、三百條飛魚的盛況,不過今年飛魚架空空蕩蕩,只能見到曬個十幾條飛魚。

蘇瑞清不滿的表示,族人在飛魚季開始前,會以雞隻的生血祭天招魚,飛魚是大自然賜給族人的禮物,不過外來漁船卻坐收漁翁之利;且現在屏東、台東甚至花蓮到處都在辦飛魚季,其實這些地方都還有很多其他漁產可以推廣,卻以飛魚為賣點,蘭嶼海洋文化逐漸被扼殺,政府根本不該補助活動經費。

飛魚行情漲 達悟文化沉

〔記者黃明堂╱專題報導〕長期在蘭嶼推動社區營造的台東縣永續學會總幹事黃正德指出,達悟族人從來不將飛魚看成經濟海域產物,只視為文化領域產物,幾乎不賣飛魚賺錢,當今飛魚行情飛漲,卻只加速達悟傳統文化的解體。

黃正德說,不久前他搭飛機到蘭嶼,在接近島上時,清楚看到八艘大型漁船就在野銀部落附近海域圍捕飛魚,而且還有一艘急馳的水上摩托車追趕飛躍的魚群,場面相當壯觀,一下子就有數千隻飛魚入網。

然而,他在蘭嶼海岸也看到了充滿挫折感的達悟族老人家,以手划拼板舟捉了一輩子飛魚,肌肉線條十分發達,但現在卻為捕不到幾條飛魚而納悶不已。

黃正德說,達悟族的傳統文化裡並無四季之分,而是以飛魚為主軸,年頭是「等待飛魚」,年中是「飛魚來了」,接著就是「飛魚走了」,每年都在這三階段中周而復始,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事該做,成為絕無僅有的文化特色。

他說,飛魚隨黑潮而來,蘭嶼是魚群必經的路徑,但千百年來,達悟族人與飛魚和諧共存,祖先留傳的種種禁忌,成為飛魚生態的護身符,達悟族人吃飛魚,但絕不趕盡殺絕,例如魚汛初期,只能由數量較少的大型拼板舟於夜間下海捕撈,高峰期才可由眾多的小舟出海,文化與魚汛搭配得相當巧妙,永續利用的概念早已存在於達悟族傳統社會。

他說,達悟族人將飛魚視為天神賜予的禮物,所以在魚汛期間,他們會將珍貴的銀盔、瑪腦掛在曬魚架上,象徵跟天神交換禮物。

飛魚捉上岸,必須由男人動刀宰殺,而且刀法固定,多劃一刀就拿去餵豬,可見其對待飛魚的慎重程度。

他說,達悟族人並不將捕獲的飛魚視為私財,他們有船組的社會祖織,一起出海,回航後平均分配,即使沒有出海的家庭也會獲得配額,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相互扶持,不正是現代社區營造最想、卻也最難塑造的精神。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