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太陽能電池賣方市場 將持續1年時間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八日電)太陽能電池相關議題,在茂迪竄出並快速登上台股股王後正式引爆,多空及各方的爭議也隨之而來,但就各方研究初步看來,整體產業處於「賣方市場」的狀況仍將持續至2006年第2季。

股王茂迪在太陽能電池光環下,今年以來漲勢凌厲,幾度向400元叩關,獨居300及400俱樂部羡煞不少人,也引發不少質疑的聲音,近期台達電執行長海英俊的一席話引發一場風波,姑且不論股價的漲跌,單純從太陽能電池價格趨勢、市場整體供需狀況以及替代材料探討,首先觀察國外相關產業情形。

近年由於地球暖化問題加上石油用量危機意識,環保意識及京都議書的簽定及施行均快速推動再生能源產業的興起。無論是太陽能、風能、生質能…等均成為各先進國家共同推展目標。包括歐、美、日、南韓、中國大陸等國,多採用設備補助、低利貸、租稅減免、電價收購等方式推廣再生能源的應用。其中尤以太陽能的應用較具廣度,近2年來產業快速崛起。

SolarWorld為德國太陽能電池一貫廠,從多晶矽原料(Wafer)、電池(Cell)及下游電池模板 (Module)皆有生產,其中在矽晶圓部分年產能達120MW,全球市佔率超過15%,為目前太陽能矽晶圓規模最大的領導廠商。因為SolarWorld在太陽能產業具指標性,其財報獲利表現可作為整體產業現況的依據,2004年公司受惠太陽能產業整體需求轉佳,營收獲利皆較2003年大幅成長,SolarWorld AG在2004年太陽能相關事業群營收達1.99億歐元,較2003年的9850萬歐元成長102.9%,稅前盈餘達2850萬歐元,2003年約虧損930萬歐元,獲利狀況大幅改善。

建華證券資深產業研究員張家恩分析指出,SolarWorld集團營運轉佳也反映在股價走勢上,公司股價於2005年2月突破100歐元,創2000年科技泡沫的歷史高點,惟兩者股價高點的時空背景並不相同,2000年時處於科技泡沫,太陽能電池應用僅止於技術研討與未來需求預估的階段,實際上的市場需求相當稀少,公司2000年獲利僅345萬歐元;然而2005年的股價高點則是在營收獲利皆創歷史新高的實質背景下所形成。

因為太陽能電池需求持續暢旺,SolarWorld AG也公佈2005年的營收獲利預期,其中營收預估達2.8億,年增率40.7%,稅前盈餘預估為3562.5萬,年增25%。而從公司剛公佈2005年第1季的財務資料顯示,第1季集團合併營收達5790萬歐元,年增率達63.6%,稅後盈餘為743萬歐元,年成長更高達405.4%,且由於中游電池與下游模組需求強勁,整體產業處於「賣方市場」的熱絡狀況,使得產品順利調漲價格,公司今年第1季毛利率達39.9%,相較去年同期的23.7%,有相當驚人的成長幅度。從廠商的毛利率變化可以發現產品調漲價格的確實質反應在毛利率的大幅提升,而財報的亮麗表現也激勵股價持續上揚。

再從上游的矽材料供應商觀察,全球三大太陽能電池用矽材料的供應商分別為:日商德山化學(Tokuyama)、美商Hemlock及德商Wacker。德山化學2004年營收為1,450.9億日圓,獲利為48.1億日圓,由於太陽能電池需求強勁使得原料得以調漲價格,公司整體毛利轉佳帶動獲利大幅上揚,德山化學2003年仍虧損2.48億日圓,2004年在獲利部份已明顯改善,而獲利的提升也反應在股價表現上,德山化學在2005年3月已突破2000年800日圓的歷史高點,目前股價仍持續維持在相對高檔。

而另一矽材料大廠德商Wacker也已經公佈2004年財務數字,公司2004年營收為25.4億歐元,年增2.8%,稅前盈餘為2.07億歐元,相較2003年虧損3600萬歐元,又是一谷底翻轉的例子,其中化學材料部門2004年營收達17.3億歐元,稅前盈餘較2003年成長50%,主要仍為中游電池需求仍持續暢旺,上游原料持續調漲價格提高產品毛利所致。

觀察下游模組廠,張家恩指出,由於太陽能模組初期使用量不大,故模組報價仍維持在相當高的水準,以2001年而言,模組美元報價仍高達5.91美元/W,歐元報價則在6.33歐元/W,隨著太陽能電池使用量逐漸微幅增加,模組報價也呈現逐漸下滑的趨勢。

惟在2003~2004年間,由於德國及日本等主要國家利用政策補助大力推動太陽能發電的普及,使用量開始大幅成長。以德國而言,2002年使用量僅80MW,2003年便成長至130MW,2004年更是提高至200MW以上。

在需求大幅成長,且上游矽材料開始傳出供料短缺的問題,造成矽材料價格自2004年初約24美元/公斤飆漲至年底的32美元/公斤,2005年目前現貨價已接近40美元/公斤,而中游電池報價自2004年中也開始陸續反應原料漲價的現象出現調漲價格的動作,最下游的電池模組的報價也同步在2004年中出現止跌,甚至漲價的現象,在去年5月落底之後報價出現連續11個月上漲,顯示終端需求面仍相當強勁。

由於矽晶圓擴產通常約需1年半的時間,按矽晶圓、電池大廠目前的產能規劃進度研判,加上從最上游的矽材料市況至最終端的模組報價觀察,整體太陽能產業的確依舊處於「賣方市場」的狀況,將可持續至2006年第 2季,與先前茂迪光電總經理左元准博士的看法一致。

至於剛跨入該領域的台達電,執行長海英俊雖認為未來太陽能電池可望在替代材料開發成功後,有助價格大幅下滑擴大應用領域,但他也認同短期內至少在明年以前賣方市場的榮景是不變的。

理由即在於電池廠產能的擴充幅度領先矽晶圓產能約6個月,上游矽材料及矽晶圓供應吃緊導致大廠產能並未能完全開出,加上需求仍延續2003~2004年的強勁力道,且按矽晶圓與電池產能的預估,2005年產業景氣逆轉的可能性極低,使得整體產業從最上游的矽材料自最下游的電池模組皆呈現漲價的「賣方市場」市況。整體「賣方市場」的產業熱度可望持續至2006第2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