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紀實文學

《人禍》尾聲

一九六一年的廬山,同兩年前一樣的美。山巒、嵯岩、松木、溪流,一切都是老樣子。像兩年前一樣,中共中央又在這裏召開了一次會議。這一次鑒於巨大的災難已經發生,國家面臨著嚴峻的經濟形勢,毛澤東的心情與兩年前大不一樣了。在六二年八月的北戴河會議上,毛說:「一九六○年下半年,一九六一、一九六二年上半年,都講困難,越講越沒有前途了,這不是壓我?壓我兩年了....」(注1:《黨史研究》一九八四年第二期第二十三頁。)這倒是實話。

六一年時,他的確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儘管別人並沒有去壓他。黨和國家的日常事務已操在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的手裏。毛雖然不願召開黨的九大,退休去做名譽主席,可是他是還有了一份倦意。與人奮鬥雖然其樂無窮,可是一旦成為輸家,也就難免有英雄未路之感。他沒有親近的朋友可以吐訴衷腸,卻又像普通人一樣需要有個吐訴的對象,於是他在廬山便對身邊的一位保衛人員談起了他的「三大志願」:一是下放去搞一年工業,搞一年農業,搞半年商業;二是邀請一個地質學家、一個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一起騎馬對黃河、長江兩地進行實地考察;「三是最後寫一部書,把我的一生寫進去,把我的缺點、錯誤統統寫進去,讓全世界人民去批評我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說到這裏,他歎了一口氣:「我這個人啊,好處占百分之七十,壞處占百分之三十,就很滿足了。我不穩瞞自己的觀點,我就是這樣一個人,我不是聖人。」(注2:《人物》一九八四年第四期第九十一頁。)

毛澤東歎了氣,顯然頗有些傷感。一九六一年八月他在廬山說這番話之前,一定已經考慮過中共中央請他退休的可能性。了此三願固是人生一大快事,但以他的性格來看,要是真的被迫退休,騎馬去遊黃河、長江,寫部自傳倒還可能,沉到社會底層去搞幾年實業則絕對不會。他是個叱吒風雲的人,他不甘心這樣平淡的結束他的一生。他意識到了這種結束的可能,他要抗拒這種安排,他決不打算實踐它。這就是為什麼他只對一位普通警衛人員而不對黨內同僚說這番話的原因。

可惜的是,一方面他自己抗拒這種安排,另一方面劉少奇又缺乏勇氣和遠見去促成它。毛澤東捱過了一九六一年,退休下臺的危機已經消散,他便再也不談那「三大志願」了。以後便是毛步步進逼,劉步步退卻,直到文革爆發。動亂十年,一場浩劫,無數人自殺,無數人被殺,死者名單上頭一個就是劉少奇。至於毛澤東本人,要是六一年時主動缺去党主席的職務,儘管製造兩千萬人餓死的慘劇已是中國歷代統治者最大的罪惡,人們或許還會給他一個「好心辦壞事」的結論。但是他接著又導演了文革,制告了一場浩劫,他那視人命如草芥的專制本性已暴露無遺,「人民大救星」的外皮被剝離殆盡,人們只好將他列入古今中外壞統治者的隊伍裏去了。以大規模的政治迫害、大規模的經濟災難、大規模的饑饉為特徵的毛澤東時代,將長久地被我們的子孫譴責、詛咒。

抗戰期間,中國失去兩千萬人民,結果是日本投降,民族翻身。三、四年後,中國又失去數百萬人民,換來一個共產黨政府。又過了十年,一場人禍使中國再度失去兩千萬人民。要是這兩千萬生命的代價能使全民覺醒,齊聲呼喊「毛澤東的路子走不通」,趕他下臺或者逼他改弦更張,那麼也還可以說我們的人民沒有白死。然而,兩千萬條生命換來的卻是句「我們要搞一萬年的階級鬥爭」的豪言壯語。

兩千萬生命不僅沒有使毛澤東清醒,反而使他掀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革命,又再度葬送了百萬人的生命。這一回,人民的鮮血倒沒有白流,多少換來了一點「自由」,換來了「包產到戶」和「分田到戶」。頑強地推行其「一大二公」模式的社會主義,把幾億農民的自由奪到有史以來的最低點、製造了歷史上戰爭以外最大的人禍的毛澤東終於成了輸家。他的「三面紅旗」隨著文化革命的可恥失敗而被人民拋棄,變成了博物館裏的歷史名詞。不過,他的「思想」還在「堅持」,他的遺體還要供奉在首都的中心,好像是叫人民永遠不要忘記,就在離他躺著的地方不遠的天安門城樓上,他一手導演了人類歷史上最反動的革命。

如果再繼續寫下去的話,那就該是另一本書《浩劫》的內容了。(全書完)

《貼後語》

有關中國人的近代史,在民間能找得到的可信資料實在不多。丁抒先生寫的《陽謀》與《人禍》難得地以中共自己的史料為證,向世人揭開了一些中共至今尚不肯承認的可怖真相。

海生認為《陽謀》和《人禍》中描寫的中國歷史,和日後在中國發生「文化大革命」有直接相聯的關係。希望CND和【華夏文摘】能將此二書收錄在【網上文革博物館】內。

丁抒先生在《人禍》的前言中說:「把這件人類歷史上的大事盡可能完整、如實的記載下來,是中國知識份子的歷史責任。」我想告訴丁抒先生,做為一位中國知識份子,你的確盡了你的歷史責任。可惜在中國,至今尚不能容耐象你這樣盡責的中國知識份子,在國內不容許你對歷史真相盡言所欲。這使我對中國的前途,無法不抱悲觀的疑惑。

自一九八八年秋季起,此書曾在《九十年代》雜誌上,連載了約一年,那時在電腦網上,我們尚無法象今天這樣方便的以中文作為交流的媒介;在近八年後的今天,能將這冊《人禍》送上網,這可能是丁抒先生在當年未曾想像過的。衷心希望科技的進步,能為中國人脫出那專制惡夢的迴圈,出一份薄力。

海生 于楓葉之國.屠龍之都(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