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園地

國文程度太差的隱憂

在廿一世紀,一個學生如果沒有快速正確的表達能力是無法跟別人競爭的。過去,我們都認為電話這麼發達,用電話溝通,「我口說我心」,一明二白,不需要會作文;寫信,那是古人的事。但是風水輪流轉,現在大家都用E-mail溝通,又回到用文字來表達自己意思的古老溝通方式了。因為電子郵件比打電話便宜,又不受各地時差、各人作息的限制,隨時想溝通便可上網,不必擔心別人正在吃飯或睡覺,所以在這個時代,如果不能快速、清楚的表達出自己的意思,真是會吃大虧。

大家只要看新加坡大力推展閱讀的理由,便可知道這項能力的重要性。李光耀先生對記者說,新加坡是小國小民,沒有自然的資源,他們國民的腦力便是國家最大的資源,假如國民不能快速的從網路上吸取資訊,了解別人訂單的規格並且正確的表達出自己的需求,那新加坡就沒有競爭的本錢。回頭想一下,我們台灣何嘗不是這樣。

教育本來就是為學生進入社會做準備,但是我們目前的教育並沒有做到這一點,新加坡現在正極力提升他們國民的華文能力,因為他們看到二十五年後華人市場將佔世界市場的一半,亞洲在世界貿易將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因此提供二百萬元獎學金鼓勵學生學中文。而我們這個以華文為主的國家卻看不到華文的重要性,反而為了改卷子的公平性而取消作文,真是因噎廢食,因技術而廢目的,為執行方便而偏離目標,捨本逐末了。我想每個人都知道在電子郵件時代,不能快速有效的了解別人的意思及表達自己的意願,是無法在國際上競爭的。

台灣一向是考試領導教學,上面政策不動,下面再怎麼努力推動都沒有用,而且台灣有個錯誤的觀念,以為念理工科的就不需要國文。其實一個從事教學和研究的人,如果國文程度太差,他的成就也會有限,因為閱讀培養邏輯性,而邏輯是科學思考的根本,沒有邏輯性的思考,是不可能成為好的科學家的。更可怕的是認為國文不重要的迷思,使得現在不但學生程度低落,連老師的國文程度也高明不到哪裡去。報載,某市立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系的大二學生,中文檢定竟然有94%不及格,真是駭人聽聞!而校長居然說這沒什麼不正常,校方會再修正題目,檢討題目是否過難。我真是不了解,難道學生考不好,把題目改得簡單一點就可以了嗎?

我小時候曾經聽過我父親講一個笑話,當時的教育部長是梅貽琦先生,有個監察委員對部長抱怨老師的國文程度太差,他念初二的孩子寫了錯別字「時代落五者」,結果老師把它改成「時代落武者」,隨行的劉真廳長便說「學生落伍一半﹝五為伍少一半﹞,老師落伍全部」。假如老師的程度都不好,要如何去要求學生呢?所以我一直認為提升老師的水準是教育第一要務,老師必須要多看、多讀、多寫,也就是歐陽修所謂的「三多」—多看、多做、多思量,而做學問的方式其實是相通的。我們培養一個科學家也是一樣,目前台灣幾個重點研究大學也要求博士班學生,至少要有二篇國外期刊發表的論文才可以畢業。

有的人或許會說,現在是地球村、國際化的時代,學中文不如去學英文,我認為這個觀念是不對的。第二語言的學習是建立在第一語言的架構上,而且我國有這麼豐富的文化遺產,國文不好,不能欣賞古人智慧的結晶實在太可惜了。我曾遇見一位來師大學中文的印尼僑生,他的錢只夠在台灣學八個月就必須回印尼去打工,存夠了錢再來學。我問他為何來生活水準比印尼高很多倍的台灣,而不去比較便宜的大陸,他回答說他想學正楷字,因為古書都是正體字印的,他希望自己有能力享受祖先的遺產。我聽了很感動,「禮失而求諸野」,海外的華僑青年打工存錢來學國文,而我們自己的大學生連《石頭記》﹝《紅樓夢》的別名﹞是什麼都不知道,還跟我說他不是念地質學的,不需要看。

文字認同是民族團結的要素,也是保存和傳遞先人智慧的憑藉。我自己深感幸運,能生在台灣,能夠閱讀這麼多美妙的詩詞,陶冶我的性情,排遣我的心情。如何讓我們的下一代也能夠了解及欣賞中華文化之美,從而發展出使用正體漢字的自尊和自信,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摘錄自:【理應外合】遠流出版@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