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評三退

李大衛:從五四運動到九評退黨大潮(六)

1924年6月,第一次黃埔軍校開學典禮後,孫中山、蔣介石與蘇聯代表等一同走出校門。(李大衛攝於台北中正紀念堂)

【大紀元5月31日訊】五四運動的頭號領導人陳獨秀,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首任總書記,所以五四運動是中共崛起過程中的一項因素是無庸置疑的。

但五四運動的本身並不是為了走向共產主義運動,只是在五四運動的前一年第三國際遠東支處成立,因此可以說第三國際正好利用了五四運動發展中國共產黨。第三國際同時也在日本、台灣與東南亞諸國發展共產黨,因此有所謂日共、台共、越共、柬共等等。有些成功了,有些失敗了。比如說台共在台灣就沒有發展起來,在日據時代被日本警方所殲滅,抗戰勝利後,又在二二八事件為國民黨軍隊所摧毀。

五四運動的確提供並加速了社會主義與馬克斯思想在中國傳播的條件與機緣。西方各種思潮來到中國,但卻只有馬克斯主義背後有蘇俄的支援與推動,包括理論上、策略上甚至是經濟上。

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中,導致了一億人口的非正常死亡。(NTD TV)

蘇聯對中共的早期經援

比如中共成立後,陳獨秀給共產國際的報告說:「自1921年10月起至1922年6月止,中央機關支出17,655元,收入國際協款16655元,自行募捐1000元。陳獨秀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召開時公開承認:「黨的經費,幾乎完全是從共產國際領來的。」僅1923年的頭8個月,中共中央就從共產國際領到的經費約15000元,1924年實際得到的「經常費」約36000元,1925年的經常費約40000元。

1927年每月的經常費已在3萬元以上。1928年到1932年以後每年的「特別費」大約在幾十萬元上下。如1927年為組織上海三次工人武裝起義得援款3萬元,為開辦黨校得5萬元。9月為準備秋收起義得1萬元,12月為廣州起義及善後得10萬元。1928年底中共中央向莫斯科提出1929年的預算,僅特別費一項明確要求得100萬元。

周恩來(1898-1976)

周恩來,江蘇淮安縣人。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任國務院總理。

1913年周恩來考入天津南開學校 。1917年周恩來從南開中學畢業,同年秋天赴日本求學。1919年1月,京都大學經濟系主任創辦了「社會問題研究」誌,介紹馬克思主義和其他社會主義思潮;並有「改造」、「解放」等雜誌介紹了無政府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等,這些雜誌對周恩來的思想產生了影響,但還不能說此時的周恩來是個馬克思主義者。

1919年4月,周恩來因為學業與生活等問題不得解決,因而取道東京返國。五四運動前夕,周恩來很快捲入了風起雲湧的民族主運動的潮流中,他閱讀孫中山先生贊助出版的刊物,也閱讀中國共產黨創始人陳獨秀、李大釗主辦的《新青年》雜誌。五四運動爆發,周恩來立即投身在這股政治抗議的浪潮中,激起了部份的水花,甚至因而坐牢。

1919年9月16日,周恩來、鄧穎超等20人在天津學聯成立覺悟社,因周恩來執筆寫成「覺悟的宣言」,發表在1920年1月20日出版的社刊《覺悟》上。10月10日,周恩來又參與遊行示威,稍後起草天津學生「短期停課宣言說」,促使社會覺悟,並表示「救國不忘求學,求學不忘救國」的決心。

後來成為周恩來妻子的鄧穎超,回憶起五四運動時表示,覺悟社員中她的年紀最小,常聽到比較年長的社員們談論著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大家都還沒有一定的信仰,也不懂得共產主義,只聽說最理想的社會下各盡所能,各取斤需;只知道有列,以及蘇聯十月革命成功了,但那時還得不到這類的讀物,因此其實大家都不懂得共產主義,只有滿腔的愛國熱情。

覺悟社社員在成立會上決定多邀名人演講。1919年9月21日,李大釗人在天津,受邀到社致詞。9月23日,北京來的蔣夢麟、羅家倫等到社談話,大家受益良多。10月26日劉半農來談白話詩。11月1日,錢玄同來談白話文學。11月 8日,周作人來談日本新村的精神。從受邀人名單來看,周恩來的覺悟社確實是以兼容並包的精神,吸納各家精華,並未以何種型態為唯一的依歸。

1920年11月7日,周恩來從上海留學法國,受到左傾潮流的影響,一如毛澤東,告別五四後所留下思想的空間,遂為馬克思主義所填佔,從此展開紅色的大半生。

蘇聯支援成立黃埔軍校

蘇聯不僅支助中國共產黨,並且也支助孫中山成立黃埔軍校,它是國共合作的產物,也是蘇聯援助中國革命的一個重要標誌。

1921年,孫中山先生在經李大釗同志的介紹,在廣西和共產國際代表馬林會談,馬林即曾向他提出了關於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隊的建議。由於共產國際的建議及革命形勢的迫切需要,孫中山先生在1924年國民黨改組後,即積極著手籌備建立陸軍軍官學校,因為軍校設在黃埔,所以一般通稱為「黃埔軍校」。

1924年6月,第一次黃埔軍校開學典禮後,孫中山、蔣介石與蘇聯代表等一同走出校門。(李大衛攝於台北中正紀念堂)

軍校創辦之初人力、財力、物力均竭据的情形孫中山一籌莫展,例如孫先生批發了300支奧造毛瑟槍,但卻只交涉到30枝,勉強給衛兵守衛。蘇聯為了支持中國的革命事業,一面派了數十名優秀軍事幹部到黃埔擔任教育工作,一面又無條件撥給軍校200萬元作為開辦費,各種軍械也是蘇聯無代價從海嵾崴分排運來。同時中國共產黨也調派了以許多優秀黨員,擔任政治教育工作,並參加軍事工作。後來孫中山任蔣介石為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

圖1841:1924年6月,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成果黃埔軍校開學典禮後,孫中山、蔣介石與蘇聯代表等一同走出校門。(李大衛攝於台北中正紀念堂)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