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春秋

呂一銘隨船採訪 南極行寫遺書

【大紀元7月2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唐聲揚/專訪

30年前,海功號試驗船首航南極,為台灣漁業科學研究奠下基礎,當時35歲的媒體人呂一銘有幸參與,回台後以日記方式出版「南極歸來」。

民國60年代,國際間對於經濟海域觀念日漸成形,當時政府為免台灣漁場萎縮,提出南極探險計畫,當年呂一銘是科技線記者,曾保送台大物理研究所進修,因此獲得隨船採訪機會。呂一銘和另外2名隨行的媒體同業只簡單保了意外險,帶著大包小包禦寒衣物就上船,唯一較認真的是預先寫了「遺書」。

呂一銘翻開「南極歸來」說,海功號是在12月2日自基隆港出發,他搭飛機到南非開普敦港,與海功號會合,66年1月5日發航南極,展開長達44天的南極洋作業。

在全長2萬餘浬的航程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必須闖越3道風暴防線,也就是南緯40度的「咆哮40」、南緯50度的「狂暴50」與南緯60度的「尖吼60」,3道關卡一關比一關難捱,遇上後,海功號宛如滄海中的一片柳葉。

暴風雨中,船員和記者只能依賴白蘭地酒,一方面禦寒,另方面壯膽,東西則是吃了就吐,吐了又吃。除了與大自然搏鬥,他說,海功號設備其實相當克難,衛星導航系統是經南非科技人員協助才建置妥當,船本身更非破冰船,所幸船長技術高超,大家才能安然抵達目的地。

2月7日下午,海功號終於接近位於南緯63度的恩德比大陸,距離延伸而出的冰障僅有2浬,全體成員欣喜若狂,唯一的遺憾是無法上岸插上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呂一銘說,能夠與海功號乘風破浪,是他一生的榮幸。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