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氏忌日三十年 千秋功罪眾人談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9月1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東方2006年9月16日華盛頓報導)今天的對比新聞要談的話題是中國官方媒體對紀念九月九號毛澤東逝世三十週年的低調以及海外媒體對毛澤東評價的熱烈討論。

首先讓我們看看中國官方媒體對紀念毛澤東逝世三十週年的報導。

*雕像依然屹立 懷念深入信仰*

中國官方媒體紛紛強調。今年紀念毛澤東逝世三十週年,中央不搞大型慶祝活動,中國民眾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懷念這位偉大領袖。

中新社報導說,三十年來,毛澤東的大型雕像在中國大陸的一些高校和廣場依然屹立,接受著風雨的洗禮,目睹著中國的變化。很多私家車的前排位置中間,嵌有毛澤東頭像的飾物也和車主們風雨同行。

中新社報導說,雖然“沒有官方組織的大型集會,沒有往日豪邁的宣言,中國民眾對毛澤東的懷念已經突破形式,深入信仰。”

*苦澀憶當年 會引發不滿*

海外媒體評論說,中國政府沒有大張旗鼓地紀念毛澤東,這意味著中國當局擔心對毛澤東的苦澀回憶會引發不滿的暗流。

*新聞報導一帶而過*

法新社在毛澤東逝世三十週年當天從北京發出的一篇電訊說:中國國家電視台在晚間新聞節目裡沒有提到毛澤東。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報人民日報只發了兩條短訊,一條是關於互聯網上的紀念活動,另一條是在毛澤東誕生地修建一座橋樑的消息。中國官方的新華網並沒有為毛澤東去世30週年製作任何專題報導,只是以處理一般新聞的手法,刊登了幾篇有關毛澤東的文章,包括毛澤東兒子毛岸青紀念父親的文章;轉載了一篇源自《中國青年報》的題為《毛澤東同志逝世30週年 千萬青少年網上紀念》的只有幾百字的文章。

法新社還注意到,中國首都北京出版的各大報都沒有對毛澤東去世三十週年發表社論。

*懷舊音樂會 票價向錢看*

北京出版的《京華時報》報導了星期五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一場紀念毛澤東逝世三十週年的大型史詩音樂會。

據《京華時報》報導說,這次音樂會的曲目,都是一些老歌,例如《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瀏陽河》《蝶戀花》《東方紅》等等。 除了唱歌之外,還有配樂詩朗誦,朗誦毛澤東的詩詞以及老三篇等毛澤東著作。中國在毛澤東時代就享有名氣的一些“老牌名家”紛紛出場,如: 老藝術家才旦卓瑪、克里木、吳雁澤、 劉秉義、卞小貞、羅天嬋等。

法新社稱這是一場半官方的音樂會。觀察家注意到,和文革時期的文藝演出靠贈卷就能免費觀看的革命傳統不同的是,現在觀看這場演出要花錢了,而且票價一點都不便宜。

據《京華時報》在新聞後面列出的票價,坐在前排雅座聽《東方紅》,一張票的票價為人民幣1280元,相當於一個農民工三四個月的工資。其次是880元、680元、480元、180元等。以數字8作為票價的單位,諧漢字發的音,充分體現了歌頌毛主席也要與時俱進的中國已經進入一切向錢看的時代風貌。

*紀念堂外長隊 便衣特工在內*

海外媒體也注意到,數以千計的懷舊的中國民眾星期六在天安門廣場上的毛澤東紀念堂外排長隊,希望能夠看一眼他們的“偉大救星”的進行過防腐處理的遺體。

中新社這樣報導:“位於天安門廣場的毛主席紀念堂前排起的長隊似乎比往常更長,人們從五湖四海趕來,瞻仰偉人遺容,懷念這位改變中國歷史的人。在肅穆的毛主席紀念堂前,人們自覺地排起百米長隊,有中國人,也有金髮碧眼的外國人……長隊中,沒有喧鬧,沒有嬉笑,老人們肅穆,年輕人畢恭畢敬,不懂事的孩童也握緊了母親的手,大家彷彿都在等待一個神聖時刻的到來。”

不過,據路透社報導說,排隊的人當中,有些是滲入隊伍之中的警察和穿便衣的特工人員。

*參拜毛祖墳 希望得庇佑*

在毛澤東的誕生地湖南韶山,法新社援引毛澤東紀念館的管理員的話說,九月九號星期六大約有六到八千人參觀了這座紀念館,參觀人數是平時的一倍。這位管理人員說,參觀者向一座高達20米的毛澤東雕像鞠躬,並獻上花環。

香港《蘋果日報》報導說,在毛澤東故鄉韶山,每日有逾千旅客走上陡峭的韶峰山上,參拜毛祖墳,希望得到庇佑。

*張戎的中文版新書*

毛澤東逝世三十週年,在海外引發新一輪討論毛澤東的熱潮。首先是英國作家張戎的中文版新書《毛澤東 鮮為人知的故事》於9月6號,也就是毛澤東逝世30週年紀念日的前三天,在美國紐約、香港和台北同時發行。

這本書寫到了中國在毛澤東的統治下有七千萬人非正常死亡;所謂18勇士飛奪瀘定橋的故事根本就是子虛烏有;寫到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延安開荒種大煙;寫到毛與蔣介石撲朔迷離的關係;毛為甚麼要打朝鮮戰爭;三千八百萬中國人為甚麼會餓死;毛髮動文革的真實原因;毛與斯大林、蘇聯淵源深厚的恩仇秘聞;毛與妻子兒女以及女人們的關係;甚至蔣介石去世時,毛怎樣為他舉行個人悼念儀式等鮮為人知的情節。

這本書的英文版出版後,曾經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

英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梅兆讚(Jonathan Mirsky)在《獨立報》上撰文說:這部書超越了先前出版的所有同類傳記。

歷史學家哈斯丁(Max Hastings)在《星期日電訊報》上稱讚張戎和哈利戴:揭開了蒙住許多西方人眼睛的有關毛澤東的迷霧,使他們不再無知。

資深記者莫裡森(Donald Morrison)在《時代週刊》的評語是:這本書的威力像原子彈。

資深外交家華爾頓(George Walden)在《每日郵報》上斷言:鮮有書籍注定能改變歷史,但這部書將改變歷史。

這本書的中文版的面世,是圍繞毛澤東去世三十週年的新聞事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件。

*毛氏不死 國難未已*

很多海外媒體以及一些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也紛紛發表文章,評論毛澤東的功過是非。

前中國深圳特區青年報總編,現在居住在紐約的著名評論人士曹長青寫道:“九月九日,是毛澤東去世30週年。無數中國人感謝有個九月九日,因為正是毛澤東的死亡,歷時十年的文革浩劫才能結束,包括中國才恢復大學高考制度,中國社會才結束混亂,重視經濟和秩序,並給今天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可能性。 ”

曹長青評價毛澤東的功過說,毛澤東給中國人帶來巨大災難已是不爭的事實。按毛自己的說法(他一生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打敗了國民黨,二是發動了文革)來衡量,他也完全是個罪人。因為國民黨沒像共產黨那樣剝奪全部私有財產,沒有兇殘到大規模地整肅、屠殺。

曹長青寫道,被視為美國“中國問題專家中的專家”的哈佛教授費正清,去世前最後一本著作取名《中國新史》(China: A New History ),則是他研究中國問題的總結。他在書中說,如果沒有日本侵略和毛的革命—-“在鄉間奠定了新的獨裁勢力”,當時的中國在蔣介石的“南京政府領導下,本來可以 逐步引導中國走向現代化”。而毛打敗了蔣,則是建立了一個比劉邦等任何中國流氓皇帝都更殘暴的政權。

曹長青寫道,毛做的第二個大事是文革,連他自己都認為是失敗的。按照中國官方的統計,文革造成二百萬中國人喪生,七百萬人傷殘,七千萬個家庭被毀,是一場中國歷史從未有過的大災難。

*護毛以護黨*

毛澤東的前秘書,前中共組織部副部長、今年九十歲的李銳在接受海外記者的採訪時說,毛澤東的專制比蘇聯的斯大林還厲害,他把人的思想控制住,“一句頂一萬句,文革時,人民對毛澤東五體投地。要不是就完全擁護他,要不是就心裏有話不敢講,而且還做違心的檢討。”

李銳指出,毛澤東時代對經濟、政治、意識形態實行三個壟斷,過了三十年,已經走市場經濟道路,但政治和思想的壟斷仍未放鬆。 他說,中國當局不敢徹底清算毛澤東的原因很簡單,“黨是哪裏來的?人民政府哪裏來的?你把毛澤東都否定了,那當局怎麼辦?要維護這個黨,就要維護毛澤東,道理就這樣。”

*禁止批毛 繼續造神*

香港《開放》雜誌主編金鍾為毛澤東去世三十週年發表一篇文章,對比分析了獨裁者的死亡在前蘇聯和中國所帶來的不同後果。他在文章中說:一個獨裁者的死亡,將帶來國家天翻地覆的變化,斯大林死後的蘇聯是一個明證:一九五三年死,一九五六年就遭到鞭屍般批判,一夜之間,蘇東各國的斯大林塑像被通通拉倒,制度由修正走向自由民主。然而,中國青出於藍勝於藍的獨裁者毛澤東已死去整整三十年,偶像仍然屹立在天安門城樓,遺體還供奉在紀念堂,供人瞻仰崇拜。

金鍾分析這其中的原因說:這種奇蹟當然是中共當局一手造成。毛和中共高層生前有正式契約,死後一律火化。可是,接班人為了提升其權力來源的正當性,悍然留屍造堂,愚弄天下人,其後更以社會穩定為名,禁止批毛,年復一年炮製大量扭曲史實的美化作品,繼續造神運動。毛的文革浩劫,禍國殃民,濫殺無辜,都被“晚年犯錯誤”一語所掩蓋。不許揭露,不許清算。令新生的一代又一代,腦袋被洗空,孜孜於物質追求,陷於歷史和政治的無知與盲從。

*理性批判 正氣相傳*

金鍾注意到,中國有良知的知識份子前仆後繼,堅持對毛澤東進行理性的批判,以喚醒和啟迪民智。

金鍾寫道:“一個偉大民族的良知不會泯滅,嫉惡如仇的浩然正氣不會斷盡。對毛的理性批判,在近三十年中,仍是薪火相傳,不絕於途。八十年代有李銳的《廬山會議實錄》。九十年代有御醫李志綏回憶錄。來到新世紀,則有張戎和丈夫哈利戴合著的《毛:鮮為人知的故事》。

“這些不僅是對歷史的澄清,也是對當代中國的啟示,人們仔細玩味書中的精采故事後,自然會想到中共讓人民付出巨大犧牲的那場革命,是多麼荒謬的歷史錯位!而今日中國的集體沉淪,億萬人的男盜女娼,又是多麼鮮明的對那場革命作了狠狠地報復!”

*懷毛最強音來自社會底層*

中國問題觀察人士海壁注意到,在毛澤東逝世30週年的時候,評論毛澤東的文章很多。海外發表的文章大概都說毛澤東很壞,如曹長青先生說:“(毛澤東)是一個惡魔,將永遠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接受上帝的懲罰”。而大陸說毛澤東好的文章不少,但一般都是老和尚唸經,有口無心,了無新意。

海壁指出,懷念毛澤東最強烈的聲音並不是來自大陸官方,而是來自那些沒有錢,沒有學歷,也沒有資歷的社會底層,即民運人士要推翻共產黨政權所希望依靠的人。

*是領袖魅力還是民眾借力?*

中國官方媒體在分析為甚麼毛主席逝世三十年了還有那麼多人懷念他的原因時,援引一位退休老幹部的話說,那是“因為他的豐功偉績,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思想,甚至他的詩歌,都像酒一樣歷久彌香。”

而法新社發自北京的一篇報導分析說,越來越多的中國普通民眾,特別是那些在中國市場化經濟改革造成的貧富差距擴大而受到沉重打擊的中國民眾,使用懷舊來作為抗議中國目前的無情現實的手段。

法新社分析說,很多人透過玫瑰色的眼鏡回過頭來懷念那些過去的日子。那時候中國也許比現在窮,但是人們比較單純,社會也比較公正。這種懷舊派的人數目前在中國正在增加。

*平等理想像征 利益集團搬用*

經常在中文互聯網上發表政見的中國問題觀察人士章立凡在一篇文章中分析道:雖然中國對外強調生存權和發展權是具體的人權,但資本的發展權正在迅速吞噬人民的生存權。在生存權與發展權的抗爭中,地方當局往往站在資本一邊,導致群體事件、生產安全事故、環境污染層出不窮,工人、農民這些憲法地位上的主人翁,淪落為弱勢群體。

章立凡寫道:在改革遭到普遍質疑的時刻,毛澤東的幽靈重新在中國上空遊蕩。他作為人民大救星的神話早已破滅,但在民間仍被視為一位氣場很大的神只,可以鎮妖降魔。在革命與改良的循環賽場上,毛澤東作為革命平等理想的象徵,仍被不同的利益集團反覆搬用、各自詮釋。部份被市場經濟邊緣化了的群眾,開始懷念那個革命平均主義的年代,即便是平均分配貧困。一些原教旨學者則主張重回計劃經濟的鳥籠。

*危險躁動在形成*

另一位中國問題觀察人士施化也得出毛澤東熱明顯地顯示民眾對現狀不滿的結論。他說:“尤其是在貪腐遍地,道德全民淪喪的今天。為甚麼要紀念毛澤東?今天我們來紀念毛澤東,既不是無病呻吟的『懷舊』,更不是歇斯底里的『叛逆』 ,而是因為在今天的這個時代,我們深深地感到不幸福!我們要求變革,我們尋找著一條解放的道路,我們呼喚著一個不同的世界! ”

施化感歎道:“一個新的對未來的渴望,卻以懷舊的形式出現。這本身是一個莫大的諷刺。這不僅表明一個民族由於禁錮而思維貧乏,還表明危險的躁動正在形成。這種跡象值得一切有思考能力的人士產生警覺。”

相關新聞
賀子珍 為毛澤東九年懷十胎的女人
黃芩:誰能堂堂正正的訪問
【解體黨文化】緒論
在德國旅遊景點的九評圖片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