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文人

【風雲人物】術德兼備的山谷道人黃庭堅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洪州分寧人(今江西省修水縣),是北宋詩人與書法家。

黃庭堅自幼聰穎異常,五歲能背誦五經,七歲寫過一首《牧童詩》:“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因此很得父親的喜愛,黃庭堅的舅父李常(詩人兼藏書家)從書架上隨意取書一本查問庭堅,他都能對答如流。舅父稱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黃庭堅出於蘇軾門下,當時其與張來、秦觀、晁補之並稱為“蘇門四學士”,後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其重要的成就有詩詞及書法。蘇東坡初見黃庭堅詩文,即對他讚譽有加,認為他的字句中有超軼絕塵之氣。黃庭堅比蘇東坡小十歲,蘇黃兩人往來,黃庭堅對蘇東坡總以師禮相待,師生二人不但以出色的才華創造出許多不朽傑作,他們深厚的修養與胸襟為後代的讀書人樹立文人相知、相重的典範。

在詩的部分,其詩論標榜杜甫,強調讀書查據,以故為新,因此有“無一字無來處”和“脫胎換骨,點鐵成金”之論,在宋代影響頗大,開創了江西詩派。

此外,黃庭堅又能書法,為“宋四家”之一,他對待書法的嚴肅真摯態度,就如同對待他的詩文一般。他不僅師法古人,還從古碑古帖中吸取前人的精華,尤能融合己意,力求突破,創造自己特有的風格,並自成一家,其遺作有《山谷集》。

儘管,他一生很不如意,但是他毫無怨言,仍是忠心耿耿,這就是山谷書法成功的主要因素。這種表現,可以啟示後人:練習書法,必須同時提升道德水準,並充實學問,若只在書寫技巧上用心,是不能成為大家的。因為,書法不僅是一門藝術,也是個人道德文章的綜合表現。一個書法家的成功,不僅在書寫技能的磨鍊,更重要的是,他本身的道德與文章。

黃庭堅秉性至孝,雖身居高位,卻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據二十四孝圖記載,他的孝行被選入其中。

黃庭堅不僅時時刻刻道法古人,同時又實實在在地錘煉著自己。蘇軾曾讚美他「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股人。」(宋史本傳)。東坡遭貶,他也一貶再貶,但他始終表現出良好的節操,始終不改變自己的初衷,體現出的是中國古代士大夫立身處世的高尚道德準則。@*(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