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國內水庫四成優養化嚴重 飲用水現危機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9日訊】(據中廣新聞劉怡伶報導)國立成功大學環工系針對國內「飲用水」水源及水質研究的報告指出,台灣地區40%以上的水庫,一年之中約有半年時間處於優養化狀態,且國內水庫表水藍綠細菌數目,達世界衛生組織2級警戒,但經淨水廠處理後的清水水質藻毒素,則低於世衛組織的建議值。

林財富教授是受環保署委託,花了將近3年的調查與研究,探討台灣地區10處水庫及淨水廠優養化狀態,主要是調查台北翡翠水庫、基隆市新山水庫、嘉義市蘭潭及仁義潭水庫、台南縣曾文水庫、高雄縣澄清湖、屏東縣牡丹水庫、金門太湖、蓮湖、金沙等10處水庫、以及與處水庫以及台北直潭、基隆市新山、嘉義市公園與蘭潭、高雄縣澄清湖、屏東縣牡丹、金門太湖、榮湖、紅山等10處淨水廠。

調查顯示,40%以上的水庫雖是全年有一半時間處於優養化狀態,且國內水庫表水藍綠細菌數目,常達世界衛生組織對於飲用水中藍綠細菌管理2級警戒,但抽驗自來水廠經淨化處理後之清水水質中藍綠細菌(藻)的代謝產物-微囊藻毒素,均低於世界衛生組織之建議值1ppb(微克/公升)。

水質中因土霉味物質引起臭味,除金門太湖水庫有明顯較高外,其餘水庫大多數低於一般人嗅覺可感受的數值。

林教授認為台灣位處亞熱帶地區,每年2至5月間水庫常有藻華情況發生,他也建議當藻華發生時,公共給水單位可採用變更取水口的方式應變,避開藻類集中地區,如此可減少進入自來水廠的藻類數量。尤其在藻華期間如能自發性配合監測水源中藍綠細菌數目與處理之後的水質微囊藻毒素,以降低國人因飲水途徑而暴露微囊藻毒素的致癌風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