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

巫石吉:有節奏的「平常心」

人的雄心豪情,與氣血同為消長。四十歲以前,是個「進取心」,才學見識尚未定型,而敢於有所作為。 四十歲以後,是個「定力心」,才學見識已經定型,而處事有所斟酌考量。才學見識尚未定型,而敢於有所作為。但是到了六十歲以後,是個「以退為進心」,才學見識雖能看到事情真實的正反兩面,而精神體力顯然有些力不從心。

所以說:「中年以後,身體之力往下降落,精神之力往上提升。」雖然未必每個人皆是如此,但是大部份人大概有這樣的氣味。

那是年近四十不惑的一個早晨,開晨會時腦海中一片茫然不知,主管說的應注意事項竟沒一件事聽進去,才逐漸探索年近中年的生命的意義。

那可是一件孤獨而不孤單的事兒,開始著手閱讀思考寫作,以前讀書是望文生字,不知為何而讀?沒有計畫的讀書方式,面臨中年,接近檢驗中年以前的學問根源,才發現中年以前懂得閱讀吸收,中年以後才懂得收放自如。

總覺得匆匆之間,竟來到人生的中繼站,自己不算白活半輩子,有些文章被報章雜誌引用,有些稱不上檯面的書法作品被人收藏,還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們!如果說:中年以前,身體之力往上提升,那我算是用身體之力換來;中年過後,精神之力往上提升,那目前寫作出書可算是用精神之力昇華來。

明瞭中年過後的處境,看清自己的角色扮演,對於自己的人生過程,方才不虛此生!為何會走上寫作出書這一條路,任誰也很難了解自己內心在思索些什麼?其實,有時連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更何況身旁的親朋好友們!書越鑽越深入,思維越來越寬廣,總覺得中年過後的視野,應該有別開生面的豁然開朗吧!

看著書籍經典,思索體會到:每個時代有著每個時代的優秀人才,優異人才的產生常讓人摸不清為何會形成那樣的人生過程,或許宮本武藏在【五輪書】這部兵書裡反覆談到一項重點:「平常心」,或許可以作為中年以後的努力以赴準則。

其實,「平常心」是一體兩面的,有節奏的「平常心」才最有效益,「節奏」包含多方面,輕重緩急是「節奏」,得失之間是「節奏」,放鬆放下放手一搏也是「節奏」,它宛如「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的方式,也就是謀定而後動,或者說:「等待時機」,似乎更為恰到好處、恰如其分。

所以說:「平常心」看似平淡平常平穩平靜平和的處事哲學,然而多了有「節奏」的「平常心」,則看似平常,也變得不太平常;看似平凡,也變得不平凡了。

每個人不只在工作上全力以赴,他還應時常不聲不響地深思熟慮。吉鴻昌說:「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所以不該把「平常心」看成順應自然,若沒有「有節奏」的努力以赴,「盡人事」而「順天命」,相信「不努力是無法體會出真正的平常心」。

將心比心,「平常心」也需要中年過後的深刻體驗,方能臻入化境,懂得「捨」才懂得「得」,它是一種分享的「平常心」,一種「無入而不自得」的怡然自得。

平常心像經典好書一般,在一頁頁書的纖維裡,彷彿還聞得到樹的芳香。

忽然再次體會「無盡藏」的涵意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