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

先總統蔣公興台灣(上)

【大紀元5月9日訊】台灣執政的民進黨在推動「去中華民國化」的同時,也進行其「去蔣介石化」,繼去年將「中正國際機場」更名為「桃園國際機場」之後,近期為「貶蔣」作出一系列的「改名」。

歷史是人類的記憶。藉此時機回憶先總統蔣公一生為光復台灣、保衛台灣、建設台灣的豐功偉績。是非功過﹐留待後人評說。

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即對中國心存覬覦之心﹐想以台灣與高麗作為對中國南進北攻的根據地,不時以艦隊游弋台灣海峽,探測海道。甲午戰起(1894年)清軍敗績,清廷被迫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四月十七日簽訂馬關條約,清廷承認高麗獨立,並割讓台灣及澎湖群島,於是台灣、高麗相繼淪於日本之手。

國父孫中山先生為為挽救國族危亡,於乙酉年(1885)立志革命,傾覆滿清,甲午(1894年)中日戰爭之時,即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翌年(1895) 先後在香港成立興中總會並在日本橫濱成立興中會分會,又1897年派陳少白專赴台灣,在臺北成立興中會分會,並以「恢復台灣鞏固中華」為革命目標之一,用以號召全黨同志。

此後,先總統蔣公秉承國父遺志大業,終其一生均為此目標而奮鬥。在北伐以至抗戰前夕,先後遭遇日本軍閥的脅迫與侵略,其瓜分、獨佔、蠶食、鯨吞故技,正交互進行。如民國十六年的南京事件,十七年的濟南事件,二十年的「九一八」事件,以及偽「滿洲國」的成立,「華北特殊化」的演變,無不慾陷我國於萬劫不復之地。至民國二十六年7月蘆溝橋事件,日軍公開挑釁。蔣公確認「最後關頭」已經到來,便立即電令華北駐軍就地抵抗,並在廬山談話中發表演說,決定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國家的生存,絕不中途妥協,全面抗戰的序幕於是揭開。

中國國民黨於民國二十七年3月29日在武漢召開全國臨時代表大會,蔣公面對大會,指出﹕「此次中日戰爭,是日本侵略中國的大陸政策,和本黨救國的革命對策,絕對衝突的必然結果,亦為國民革命過程中必經之一戰﹗」

他又說﹕「高麗原是我們的屬國,台灣是我們中國的領土,在地勢上說,都是我們中國安危存亡所關的生命線,中國要講求真正的國防,要維護東亞永久的和平,斷不能讓高麗與台灣掌握在日本帝國主義者之手,中國幾千年來是領導東亞的國家,保障東亞民族,樹立東亞和平,是中國義不容辭的責任,為要達成我們國民革命的使命,遏止野心國家擾亂東亞的企圖,必須針對著日本積極侵略的陰謀,以解放高麗與台灣的人民為我們的職志,這是總理生前所常常對一般同志講的。總理的意思以為我們必須使高麗恢復獨立,台灣重歸祖國,才能夠鞏固中華民國的國防,奠定東亞和平的基礎。」由此可見,蔣公領導抗戰乃以光復台灣為其最大的指標。

在極度艱苦全國軍民犧牲慘重的八年抗戰中,臺籍志士的抗日革命團體,組成台灣義勇軍,實際參加武裝抗戰工作。民國三十二年十一月,蔣公出席開羅會議,與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舉行會談,併發表公報,決定戰後使日本所竊取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並扶助朝鮮(高麗)戰後獨立。於是,中國國民黨「恢復台灣」的革命主張,已經得到國際上的共同承諾。抗戰已至後期,勝利在望,因此,政府採取具體步驟準備收復台灣。三十三年四月,蔣公指示中央設計局,設置「台灣調查委員會」,負責翻譯日人在臺實施之法令規章,並草擬接收台灣計劃。同年十二月又在重慶中央訓練團設立「台灣行政幹部訓練班」,分民政、工商、財政、金融、農林、漁牧、教育、司法等八組,集訓學員一百六十人,同時復分別舉辦警察幹部訓練,結業者九百三十二人。即此足見,蔣公對臺籍人材之培植訓練,是如何的念茲在茲,又是如何的籌之久遠了。

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我八年浴血抗戰,終獲最後勝利。中央即於二十九日明令設置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在重慶先行成立,負責籌備接收台灣工作。九月二日,日本投降典禮,在太平洋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將軍主持下,於東京灣美國密蘇里號主力艦上舉行。

九月九日,何應欽總司令代表蔣公在南京主持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典禮,日軍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代表簽字,台灣、越南等地日軍亦皆派參謀長參加。台灣之受降,因交通運輸影響,遲至十月二十五日始在臺北市公會堂(後正名為中山堂)舉行,由台灣省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陳儀接受台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長官安籐利吉投降﹐簽署了將台灣版圖歸還中華民國的降書。從此淪陷五十年又一百五十六日之台灣,重歸祖國版圖。一旦漫天兵氣,皆消為日月之光,全省民眾無論垂髻斑白莫不歡聲頓足,奔走相告,同慶光復。

三十五年九月三十日,台灣省各界組織致敬代表團,專赴南京向國民政府蔣主席感謝領導抗戰光復台灣之盛德大業,當由丘代表念臺宣讀頒詞,林代表獻堂呈獻「國族干城」錦旗,並獻金慰勞陣亡將士家屬。同年十月二十一日,蔣公偕夫人由南京乘專機飛臨台灣巡視,駐節臺北市郊之草山(後正名為陽明山)賓館,受到全省同胞空前盛大的熱烈歡迎。(待續)(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