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笑風生

【網聞】:具有中國特色的魔鬼辭典

【大紀元6月21日訊】網友「世紀嬰兒300」發表了一則名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魔鬼辭典」的帖子,列舉時下中國社會常用的名詞,也給這些名詞做了他個人的解釋。不管寫的對不對,卻讓看的人有著心有戚戚焉的熟悉感。

其他網友回應:「感謝世紀嬰兒300,讓我等網蟲,輕輕地滑鼠一點『發表』,就說出了老百姓的心裏話。」

「世紀嬰兒300」給這則「辭典」下了個定義:

它是這個時代的百科全書,能照見每個人影子的魔鏡。它是雜亂無章的思緒下尋常的人間小道,能看見每個人的笑容。它是寫照,卻寫不盡世態炎涼、大道滄桑;它是映射,卻射不穿時代之夢,映不完社會之癢。

但它是活的——,活下去就是它的封面,活得歡就是它的封底!

「世紀嬰兒300」也給「嬰兒」下了個註解:

嬰兒是誰?它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的那個赤子元素。嬰兒敢於說真話,不是因為他因無知而無所畏懼,而在於他本無所得而無所畏懼。

讓巴金這樣的老人說真話是異常艱難的事情,他已經得到太多,所以他的真話才格外珍貴,所以他才沒能說出幾句像樣的真話就在懺悔當中死去。

這裏的「赤子」源於老子的《道德經》。「念德之厚,比於赤子」。意思是我們都有說真話的生理、心理和欲望,這是先驗的、天生的。而今我們只有赤子元素,也就是赤子的一部分。

光知道什麼時候說真話、什麼時候說假話是不夠的。那只是小聰明,不是大智慧。這也不是赤子,連元素都不是。如果你因為說真話而快樂了,那你就找到自己身體裏、腦子裏那個赤子元素了。

進而,當人把說真話當成探索真理的出發點,把探索真理視作人生的終極,那麼他就是赤子了,也就是嬰兒了。

這就是自我誕生!

以下是部分辭典:

革命與反革命

無論革命者還是反革命者,一定都自稱革命,從而對方就是反革命。革命既是動詞,也是名詞,革革命命的都是叛徒。從來就沒有革命者甘願革自己命的。革命都是假的。

反動

反動不是反對動,而是反運動,反向運動。反向運動也是動,不過參照系相反。因而,反反動也是反動。

大多數、一小撮

一小撮蒙昧了大多數。一小撮是陰險的,大多數是愚昧的。大多數永遠是好的,一小撮永遠是壞的。一小撮不是來自大多數,而是從天而降,或者就是本地的妖魔鬼怪。

左派、中間派、右派

如果左派是嫡出,右派是庶出,中間派就是私生子。假設左派是親兒,右派是繼子,中間派就是孤兒。中間派總是跟左派私奔而拋棄了右派,結果也成了右派。

愛國主義

愛國主義的重點不在愛國,而在主義。愛國主義的重點也不在主義,而在誰定義了愛國主義。

娛樂、愚樂

娛樂和愚樂只有一步之遙。當娛樂成了革命的一部分,那就是愚樂。娛樂和革命一樣,都需要先洗腦、再洗錢。

主旋律

主旋律脫胎於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封建與帝制

帝制被推翻了,但封建社會還在進行式。

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把這個次要的矛盾當成了主要矛盾,那個主要矛盾就隱退而成了次要矛盾。從以階級鬥爭為綱,到以經濟為綱,都是綱常倫理的繼續。這個矛盾永遠也解決不完,所以可以繼續、再繼續。

愚民政策

愚民者總是指責別人是愚民的(以反證自己非愚民)——這是其最基本的愚民策略。

思想陣地

思想也有陣地嗎,它在哪里?在那個陣地上面堅守的,又是誰呢?有陣地,就有進攻與防禦。進攻是什麼戰術,防守又是怎樣策略?

經常聽到有說「要堅守住我們的思想陣地」,想必這樣的陣地也經常丟失吧。失而復得,是誰的功勞,又是憑藉了什麼。更為關鍵的是,為什麼會丟呢?

一個軍隊需要有一個假想敵,才能於平時練兵和演習中找到感覺。想那思想陣地上的戰士們也一定有一個假想敵,只是自己手裏的武器經常卡殼兒,這才導致了陣地的失而復得和得而復失吧。

各條戰線

明明是各個行業,非要說各條戰線。似乎人人還都是戰士,似乎還能夠全民皆兵。以這樣的戰鬥心態和戰線觀念去建設國民經濟,難道把市場也當成了戰場不成。

只是現在的戰場上,不僅有國營企業這樣的正規軍,還有私企這樣的民團,以及外企這樣的八國聯軍呢。他們在一起混戰,並不是什麼統一戰線下的盟友。

西方敵對勢力

既然有西方敵對勢力,則必有西方友好勢力。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還是典型的毛思維。一受到些批評,就以為是西方敵對勢力在作祟,就希望西方友好勢力能給予援助,卻不思考一下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可誰又知,那西方敵對勢力與西方友好勢力不過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呢。可誰又知,我們與西方敵對勢力以及西方友好勢力之間不過是互相做托呢。

為人民服務

人民並不存在,而那些聲稱代表了人民的人卻很多,於是為人民服務,就成了為這些人服務。比如毛澤東,周圍護士、文藝工作者、服務員很多,她們都是來為人民服務的,這於大道理上也是講得通的。其實呢,她們不過是伺候天子的宮女與妃子而已。

無論是京劇演員梅蘭芳在中南海裏參加個堂會,還是相聲演員侯寶林到毛身邊去扮東方朔,其實都是戲子的心理,卻還是把這樣的接見視為終生的激情之源,永志難忘似的。

為人民服務,因人民不存在而成了為自己服務。為人民服務,因人民是一個空集合而有了特權的理論基礎。

同志

誰跟誰也不認識,上來就叫「同志」。你是否考察過,他跟你就是同一個志向呢?難道你們都是生意場上的拜金者,都是紅塵裏的風塵女,都是商場裏的購物狂,都是PK場上的小粉絲,也可以引為「同志」嗎?

志不同,道不合,不相與謀。人各有志,不必強求。何必一口一個「同志」呢。

職務稱謂:王局、李處、劉隊

領導沒有個稱謂,就像出門不坐個車那樣,總覺得不自在。領導不自在,被領導的也不自在。不知從何時起,領導的稱謂裏少了一個「長」。糧食局王局長變成了王局,人事處李處長變成了李處,刑警隊劉隊長變成了劉隊。

為什麼呢?因為領導的名字一般是不能叫的,小名、外號就更不可以了,頂多對上歲數的在姓氏後面加個「老」,幸虧沒有姓老的,除了老子。怎麼才能顯得親切點兒呢?於是就有了王局、李處、劉隊。就把它們,權且當作領導的小名吧。

感謝黨和政府

政府是人民的公僕,黨是人民的兒子。為什麼主人要感謝僕人,母親要感謝兒子呢?也有這樣的可能,因為很難得,見到僕人給主人送來一頓難得的晚餐,或者兒子給母親說了聲「實在不好意思」。

我代表廣大的……

做過零點調查嗎?有過民意測驗嗎?發過問答卷嗎?否則,別說這樣的話。沒有需要你來代表,也沒有這樣的授權吧!

別有用心

這個詞總是和「一小撮」以及「煽動」等聯合使用,以彰顯其中的別有用心。心與心是隔了肚皮的,所以心與心就是相對的。說別人「別有用心」的,是不是自己也是「別有用心」呢。

特事特辦

如果規則當中也有「特事特辦」的規定的話,那麼規則得有多少條啊,如果這樣的「特」只來自領導者的話,那還算是名副其實了。那為什麼還要說「特事特辦」呢?因為規則還有用處,就是用來襯托一下這個「特」。

便民措施,辦實事兒

弄了幾個便民措施或者為民辦了幾件實事兒,立刻張榜公佈,惟恐天下不知。難道其他的措施、其他的事兒,就不便民,就不是實事兒了嗎。

組織決定

組織是誰?組織是否能決定說,組織是誰的組織?組織當中的領導者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組織呢?無形的組織與有形的組織領導者,以絕對辨證的迷幻結合在了一起,讓人對「組織決定」有了政治高度上的臣服。

驚動高層

一驚動高層,說明問題嚴重了,家長動氣了。一般的還有來個震怒下的批示才算好看,而後派出個中央調查組,一路或幾路的,也就是欽差了,尚方寶劍也最好多帶幾把,還有雨傘。

一查到底

一查到底的「底」到底啥個底呢?就是下面的意思。所以「一查到底」的意思就是,一查就到下面了。一般在「一查到底」後面還要加上半句「決不手軟」,是啊,不可能手軟啊,那是替罪羊啊。

上書(百度搜索結果:3,610,000,只可參考)

最著名的「上書」莫過於「公車上書」了。

現在則有更多的上書:

海律師就深圳福田區公安機關讓賣淫嫖娼人員遊街示眾,上書全國人大;

廣東省律師上書全國人大,要求審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精神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

河南省律師上書全國人大,要求取消暫住證;

南京市律師上書市政府,要求重新檢討城市亮化工程費用負擔問題。

河北農民上書全國人大,要求修改河北省土地管理條例,切實保護農民的利益;

浙江慈溪市計程車司機聯名上書市政府,要求取消不合理的計程車限制;

杭州市民上書國家發改委,要求保留城市電車;

內蒙古包頭市空難死難家屬上書國務院,要求修改1993年國務院頒佈的132號檔,取消不合理的國內航空運輸旅客身體損害賠償暫行規定;

開發商聯名上書建設部,要求取消90平方米占開發總面積70%的規定;

……

其實這些上書行為就是公民利用信件信訪較高級別的官員和部門。但它們是公益性的信訪,一般不是只為個人利益。在還沒有公益訴訟的法律空間的今天,所謂的 「上書」就成了替代品。

所謂的「上書」不過是公民作為國家的主人而對國家的工作人員提出一些意見。而使用「上書」一詞,卻暗含著是自下而上的「諫言」(這個倒是少見了,也很封建),非常具有封建色彩。不妨換一個吧,比如「質詢」?

父母官

那些還敢稱自己「父母官」的官員,自覺下臺算了。

老百姓、群眾

這倆詞兒最刺耳,那些如此稱公民的人必定是自以為的「父母官」。

統一思想

即使是封建社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也不可能王臣之想莫非王思,何況現代、當下呢?

「上面」

類似「這是上面的意思」的話暴露了中國人內心的政治心理到底是怎樣的。

中央文件

中國今天依舊是以檔治國,而非法律。這檔、尤其是這樣檔,不就是古代的聖旨嗎?

學習、領會、貫徹XXX指示、精神

既然是如同聖旨的檔,自然要馬上叩頭謝恩,趕緊組織班子、人馬學習、領會、貫徹、落實如同聖旨的檔、指示的精神了。

嚴打

「嚴打」充分顯示了人治的威力和特徵。有「嚴打」,就一定有不嚴的打。而嚴還是不嚴,完全來自領導者的頭腦溫度了。

穩定壓倒一切

穩定壓倒一切,既不是治,也不是亂,而是借著國民對亂的恐懼來達到不治之治。

送溫暖活動

為什麼送溫暖活動總是發生在最冷的時候——新年,因為只有這時候,溫暖雖然微弱卻具有了可以標榜的價值。

抗上

既然是抗爭,就不該把抗爭的物件稱為「上」。因為這樣一來,反而是承認了「上」的存在,而抗上想得到的結果無非是,抗爭者自己成為那個「上」。

手下

「手下」指的是自己可以領導的人,但稱之為「手下」卻至少有這樣三個含義:

一是在自己的手以下,即地位低於自己,唯自己之手是瞻;

二是自己的第三、第四、第五……隻手,功能為打人;

三是屬於丁一類,可以無名無姓無職位,不過之一而已。

敏感詞

敏感詞其實不過是文字獄的端倪與末路。說它是文字獄的端倪,是指文字獄起源於敏感詞,是那些檢查言論者對一些辭彙過敏所致,最後竟然是一把大鎖,鎖住了春秋百家,也鏽死了精神的前途。

說它是文字獄的末路,是因為如今沒有文字獄,只有敏感詞了。文字獄不得其時,那麼敏感詞呢,也就是文字獄的迴光返照吧。

上訪、信訪

上訪、信訪就是帝制時代的告禦狀。

現在,這些接待信訪的中央機關各相關部門都在北京的永定門地區,那裏有火車站,還有一個新修成的永定門,離市區中心比較遠,但那裏沒有部門們出沒,更沒有國家領導人光顧,倒是有很多各地駐京辦的人在那裏攔截……

組織決定

凡是個人意志欲強加於他人時,即美其名曰「組織決定」。組織看似非個人的,實則由個別人控制,而後標榜為「組織」。組織可決定的事情很多,大到決策與執行,小到各種分配,如住房分配,婚姻分配等。

感謝領導關懷

在舊式的頒獎禮上,領獎人時常愛說的話就是,感謝領導關懷和鼓勵,而且往往放在頭一句。領導是誰,既熟悉,又陌生。他可以是一隻有力的大手,也可以是一個無形的背景。他可能是你的上司,也可能是看不見的高層中那繚繞的雪茄煙霧。但你還是要說,感謝領導關懷。於是所有的你的領導都聽在眼裏,喜在髮稍,看在心上,樂在眉間了。

彙報演出(匯演)

戲子們最喜歡做的,就是給專制者彙報演出,就像彙報工作那樣,以藝術的形式行獻媚的動作,馬屁放在了表演裏,就更加生動起來。

風景線

這個詞被廣泛地濫用著。首先一個風景能夠被喻為線,這本身就表明此風景已然退化成了一個符號。如今很多事物就是個符號,就是個形象工程,卻偏偏要再一次符號化,稱之為「某某城市的又一道風景線」。不僅僅是「風景線」,更是大量的國資民財,就為了給眼前增加一點亮色,而成為濫用者的犧牲。

雙刃劍

這個詞的惡俗之處在於說者自以為相當地辯證,可天下何物又不是「雙刃劍」呢。把那些帶有矛盾的不同發展趨勢的事物統統歸入「雙刃劍」的大筐,實在不如說成「兩面針」更有新意啊。

炒作

強勢媒體的炒作叫「宣傳」,沒話語權的宣傳叫「炒作」。「炒作」就是強勢媒體藉以貶低沒話語權者,並以此標稱出自己的主流來。

搞笑

這仿佛成了評判一個東西是否有價值的頭一等標準。笑是需要搞一搞才能出來的,這成了很多娛樂作品的原則了。相聲衰落的原因之一就是搞笑,而無厘頭電影興盛的緣由也是這個。

填補空白

我國確實還比較落後,無論經濟還是科技都欠發達。但落後也有好處,就是有許許多多數不勝數的空白等著去填補。填補空白,無論是否有長遠的裨益,這已經是對中華民族的千秋功績了。國畫山水講究留白,留下的白是對黑的限制,染上去的黑也是對白的解答。看來我們國家的很多空白未必就需要填補,那些填補所耗費的國力不一定就能有幾點墨汁的效果。

里程碑

「里程碑」的命名思路緣起自「質量關係」。當量的增長達到了質的地步,就可以說「里程碑」樹立了。高速公路上每一公里就該是一個里程,是否也要樹碑呢。碑林麼,還是墓地。

還行

這個詞與「湊合」、「一般」、「那麼回事兒」一樣,表達出隨遇而安的心態。惡俗之處在於不帶任何信息量,毫無生機地袒露說者平淡無奇的生活和思想。不僅是生活與思想的「還行」,而且是漢語口語上的「還行」。後者更是說明對漢語豐富變化毫無興趣,而任意處理自己的口語資源。

美女(帥哥)

凡是女孩一律恭稱為「美女」而不是「小姐」,凡是男子則就送給「帥哥」而非其他。滿天飛的美女們讓審美的價值跌落到歷史最低,使得真正的美女找不到美的方向,從而削減了一個地區、一個國度的真實數量。

「總」

不知什麼時候起,「張總」、「李總」、「王總」到處都是,大家都成了「總」、「老總」,似乎身份地位馬上就直上重霄九了。

總經理、總監的頭銜已經像扣帽子一樣成了社交場合和單位內部的稱呼習慣。不管怎麼說,「總」什麼總比「老」什麼要好聽一些吧。時代真TMD進步了那麼一點點。想想革命戰爭年代,毛主席、周總理從來就沒被叫過「總」吧,只有朱德常常被叫「朱總」。

你老家在哪

這是一句中國人初次見面必問的話,和以前的「吃了嗎」是一個等級的。只是後者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活水平而消失,前者卻一直保留下來。

為什麼老家在人們的心目中那麼重要呢,那不過是父輩的出生地而已。可能是時代的發展使人更喜歡找尋自己的本源,於是互問老家就成了尋根探討的開端。然後就是:哦,我去過那裏。風景怎樣?小吃如何?姑娘漂亮嗎?呵呵,再見!

為xx而奮鬥!

這種口號還是經常能在各種會議的發言稿上看到,聽到。那些寫稿的人似乎根本就沒想要去奮鬥,因為這麼重要的實踐辭彙被這麼輕易地說出口。絲毫不費力,也就說完就算。最後,被奮鬥的往往是下一篇發言稿。

同理的還有:作出XX的貢獻,努力xx到底……

某某酒量不錯滴

我很奇怪,為什麼人們喜歡把餐桌上的第一句誇獎用如此的方式送出。在我們這個崇尚喝酒、幾乎縣縣都有自己的品牌酒的國度裏,能不能喝酒、酒量如何,已經成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生活習性。

某某酒量不錯滴;某某還是很能喝滴;菜可以不吃,酒一定要喝光;瞧不起我是不是,來,幹;操,你怎麼這麼沒酒德啊;吐了再接著幹;……

廣場與嘉園

那些房地產商如今成了新地名的命名者了。廣場、嘉園、工社,大量的地區新辭彙充斥在廣告牌、電視上。還能說什麼呢,沒有典故的這些地名將抹滅很多東西,而我們以後更需要把懷舊當成一種時尚了。

附、《論代總》(來自[作者]「」夢見自己睡著了「」的跟帖)

樓主,「你老家在哪」?認識「代總」嗎?代總住在3800的「廣場與嘉園」,而且「酒量不錯滴」!「代總雖非美女」,基本上也「還行」。代總在雜談「填補了空白」,構成亮麗的「風景線」和嶄新的「里程碑」。

代總的「搞笑」「戰線」是「雙刃劍」,毀譽參半。代總還要繼續「炒作」,「為雜談YY而奮鬥」!

中國特色 

既然有中國特色,就必然有美國特色。特色的本質就是問題。當一個中國官員說這是中國特色時,他的意思實際是,這是中國的一個問題,還沒解決,也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為啥問題要叫成「特色」,想想「跟國際接軌」和「全球化」就清楚了。當一件事兒還沒「跟國際接軌」、還沒「全球化」的時候,那就是中國特色。

「特色」一詞就跟「土特產」、「民風」一樣,無須再解釋了。可以說,「特色」就是「土特產」、就是「民風」。當這麼一說,讓外國人覺得頗有胡同遊的樂趣,讓作為本國人的我們覺得太有歷史了,於是乎要想解答中國特色,必得深入民族腹地、去尋根挖祖、做鑽地炮了。

於是問題解決起來,便有了「民俗歷史」的趣味。至於解決到哪一步,恐怕不如研究中國特色來得重要。同理,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了

有關部門

在日常生活的新聞報導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有關部門應該……」的話語。我們也不知道「有關部門」這個詞是不是新聞學上的術語,反正大家這麼聽多了也就接受了。

「有關部門應該……」,似乎在表明這件事一定有人、有部門來負責。可能那位記者、編輯還沒搞清楚(或者根本就不想搞清楚)這個有關部門是哪個。

為什麼不能直接說出那個部門是誰呢?不清楚可以求證之後再報導。你不指名道姓,人家「有關部門」就不痛不癢,下次報導的時候還得弄公眾一頭霧水。

漢語,實在含蓄啊。

隱私 

一般人的隱私是無名的隱私,比如「人民英雄紀念碑」,也可以叫「無名烈士紀念碑」。一般人的隱私也就是人民的隱私,以無記名的方式組成民俗史,或者被當成「絕對隱私」販賣。而名人作為大眾文化的消費品,本沒隱私;但名人也是人,是人就該有隱私。這是個隱私悖論。

名人的隱私是一種特殊消費品。它不擺在貨架的最顯要處,而是放在倉庫,不時拿出一點兒。它不以量取勝,而以出人意料博價。它還給名人鍍上了一層保鮮膜,使名人們的社會價值、媒體價值、商業價值更加持久。

色情

一無色,二無情,何來「色情」?

與國際接軌(八接八不接)

*A 油價接軌了,收入不接軌

這個問題已經被討論過N遍了。收入不接軌的原因是國民經濟還沒發展到那一步。油價接軌的原因是為了在國民經濟還沒發展到那一步的時候取得暴利,以及讓國外的油更多地進來。

*B 價格接軌了,人權不接軌

房子、汽油、計程車都在漲價,基本生活資料價格的上漲會對人們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而人權體現的是人的價值、精神的價格卻基本上沒漲過,實在遺憾。漲價行為雖然出自公權力,卻不是經過公民們同意的。這樣一來,物質生活上的降低就成了一種痛苦,而精神生活上的低靡則更加深重了。

*C 技術接軌了,管理不接軌

管理或許也引進不少,可就是不能接軌。因為它實質上觸動了政治體制及其皮毛行政體制。

*D 腐敗接軌了,監督不接軌

各種貪官相繼逃亡國外並被引渡回來(被引渡的都有了免死金牌),說明腐敗和反腐終於是一起接到了國際水平線上。而監督權力的機制卻一直不能形成,使得腐敗與反腐的接軌成了徒勞。

*E 經濟接軌了,政治不接軌

經濟體制改革在一九七八年就發動了,而政治體制改革至今未見出來,卻出來個小的:行政體制改革。殊不知,行政體制改革只是對政治體制改革的延緩而已。

*F 市場接軌了,民主不接軌

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的中國特色就是沒有市場民主,壟斷肆意橫行,霸王條款遍地,官商勾結嚴重。

*G 現象接軌了,本質不接軌

看看我們經常自誇的是:美國一百年才達到的目標我們三十年就達到了。可這些都是現象啊,同志。就是說,我們雖然在現象上已經是後現代城裏的後現代主義者了,可我們的頭腦裏還是很封建地在想:繼續專制下去就好了。而美國早在幾百年前就是民主制國家了。民主制給美國帶來的政治、經濟、科學、社會效率和潛力以及民主歷史對今天的貢獻又是怎樣的本質說明書才能呈現的呢。

*H 不該接的接軌了,該接的咋老是不接軌呢

這是一個對其他接軌與不接軌的總結與暗示,這意味著我們的國際接軌只是一句實用主義的藉口而已。

人民(絕對的複數形式)

人民是個被無限濫用的詞,類似的還有「正義」、「和平」、「自由」。我們被叫做「人民」,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只是人民當中的一員。就人民的一員而言,其實和人民沒啥關係,因為「人民」是絕對的複數。

那麼,誰才能代表人民呢,當然是人民代表了。但人民代表不是來自人民,而是被不是人民的人指派出來代表人民的。可見人民到底是誰,一直是個很難解開的問題。

人民是看不見的,看見的只是一個個公民。人民並非公民的集合群,而是公民的見解、趣味、傾向所連成的曲線,和這個曲線體現出來的一個概率值。

而公民,卻是人民的一個樣本。

於是,你可以會見公民,卻不能說「見到了人民」、「人民很友好」或者「我代表人民」。說「見到了人民」,就等於說「見到了那條曲線」。說「我代表人民」,就等於說「我代表這個概率」。

那些聲稱自己得到人民的支持、和人民在一起的,一定是患了白內障、妄想症或狂犬病。

患白內障的,看不見樹木,卻能看到森林——那是白樺林嗎,還飄著雪呢。

患妄想症的,面前是咄咄逼人的公民在示威,卻說自己背後是更廣大的人民。

患狂犬病的,以為自己狂吠的是人民的語言,一口一個人民,直到口吐白沫兒。

人民是不存在的,這世上只是有一個個利益共同體。

每個利益共同體都掛在那條曲線上,通過加權來施加影響。

那些患了白內障、妄想症或狂犬病的,只是某一個利益共同體的分子。

當你的手從一個角度去切入那個三維的曲線體,留在你手上的,就是「人民」的痕跡了。

草民(賤民)

在封建時代,草民是一個很卑賤的稱呼,像草一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想想看,火可比草厲害多了。而在書法裏,草書被認為是最難懂、最體現人的個性。但草民還是草民,命如草芥。

一般越賤的東東,生命力就越強。草雖然很賤,卻很有生命力。草民也一樣,雖然隨風擺動,被權者踐踏,但依然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農民

居於中國大多數的農民是最大的中國力量。共產黨革命,就是一場農民革命,和工人階級毫無關係。農民革命有著它固有的特徵:循環往復。

七九年的改革也是從安徽鳳陽農民土地分產到戶開始的。這顯示了農民試圖改變自身生存狀況的一種拼死努力。民主選舉試驗田也選在農村,美其名曰「基層選舉」。但這也顯示了農民對自身財產和生產刻骨關心。一個鄉黨委書記叫李昌平的寫下了《我向總理說實話》,說的就是三農問題。今年,農業稅終於被免掉了,皇糧不用再交了。農村的變化總是天翻地覆的緩慢。

現在,大量污染型企業被牽往農村。農民的醫療依舊沒有保障。「農民」、「鄉鎮企業」被有的人當成了罵人話和貶義詞,意思是土老冒兒、殘次品。這麼說的人請記住,也許你是城市人,但你八輩子前肯定也是農民。

線民(網路暴民)

網路資訊雖然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卻有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可能。這跟紙媒體上的虛偽完全不同。另外,網路上的自由度顯然是比現實世界要大很多,雖然現在比以前要小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啊。正是這樣,才使得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人)喜歡上網,成了線民。

自從有了銅須門,線民當中的一部分就被叫作了「暴民」。被叫作「暴民」的線民以鍵盤為武器,以口水為子彈,以驗證碼為扳機。他們雖然無聊,但還具備基本的道德良知。正是無聊與良知的結合,打造了銅須門。而在現實社會裏那些袖手旁觀的人,還不如暴民呢。只是他們中的一些人,也許就是暴民之一啊。

刁民(順民)

俗話說,窮山惡水出刁民。刁民,似乎就是起來造反的農民了,因為窮則思變吧。

但不能不提,王海才是典型的刁民。他不是推翻一個制度、而是利用一個制度、造了商家的反。還有更多的刁民去了法院,有因到地鐵裏上廁所被收費卻沒有發票憤而起訴的,有像秋菊一樣打官司的,有民告官行政不作為的。

刁民不願再作順民的原因,或者是嘗到了當刁民的甜頭,或者是這個社會給當刁民提供了不必鋌而走險的條件。

良民

良民一詞很可能源於抗日戰爭時期淪陷區的「良民證」裏的「良民」。所以「良民」的主要意思,就是自嘲。說自己是良民的人,一般都不是良民,而是刁民。

群眾(相對的複數形式)

「群眾」這個稱呼本身就是自我重複,既然已經「群」了還要啥「眾」呢。「群眾」是我們的「公僕」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現在我越聽越彆扭。別人都是群眾,那他是什麼,肯定是群首——首長、領袖了。這就是他們口口聲聲「群眾」的意思。

民工(農民工)

工人(階級)在我國是法定的領導階級。他們一般是指的產業工人。而民工來自農村,其成分是農民,所以要在「工」前加上「民」、「農民」,組成一個四不象的稱呼來,以此與真正的工人區分開。民工的社會保障是非常差的,是弱勢當中的弱勢,屬於被時代犧牲的一個群體。說「民工」是一個歧視性的字眼,還不如說這反映了民工遭遇到的現實。

員工

凡是被叫作「工」的都不是什麼強勢群體。強勢群體往往被叫做「總」。但員工還是比較特殊。員工受雇於某某總,都有變成某某總的渴望。所以,員工作為弱勢群體只是暫時的。有些時候,那些員工在受雇傭的同時,也自己開公司,雇傭別的員工。

老百姓

凡是政府官員、公務員等都在說,老百姓啊……

可我要問了,誰TMD是老百姓。

老百姓是誰?就是那些等著官兒們作為、給政策、給幫助,逢年過節給救濟、施捨的人。

一旦得到了些許好處,老百姓還要千恩萬謝地感謝被關懷。

他們一般沒有名字,在電視、媒體上被稱為:某觀眾,某群眾,某用戶,某同志,某戰士,某民工,某農民,某採訪對象。

被叫了上千年的「老百姓」們到底還是沒脾氣,只能被這樣一年年地叫下去了。

凡是政府官員、公務員等都會說,老百姓有意見了。

這話的意思是,老百姓們耐不住性子,發了點兒彪(脾氣)。這麼沒脾氣的老百姓都發脾氣了,看來事態有些嚴重啊,形勢有些不妙啊,不能再踢中超的皮球了,要踢就踢世界盃。

老百姓有意見了。這裏的「意見」不是批評,不是批判,不是方案,更不是提案,就是意見,就是那種小心翼翼吐出來的口水。

作為人民公僕的父母官,怎麼忍心不去解決一二呢。

凡是政府官員、公務員等都愛說,我們要為老百姓辦實事。

如果他們真的是老百姓的辦事員的話,那麼就不會說辦實事了。難道還要辦虛事麼。可他們的大部分在辦什麼事大家很清楚,所以才會有「為老百姓辦十件實事」。意思就是說,辦十件算達標了,其他的就可以是虛的了。

還有那些「便民措施」這裏就要看這「便民」的「民」是指的誰。如果指的是公民,相信決不會用「便民」。這裏的「民」其實還是老百姓,不然何以顯得那麼像施捨的呢。

就是說,這些「便民措施」不是按照憲法、法律規定必須的,而是為了方便群眾、為了平息老百姓的意見、為了體現黨和政府的關懷、為了做出些政績。

於是,老百姓也常說,我是個老百姓啊。

意思是,我是老百姓,所以我無能為力,只能隨波逐流,只能支援我們的政府。

做一個怎樣的老百姓才叫個好老百姓呢。這是一個思想政治問題。以前的5講4美、4有新人、3好學生,現在的8榮8恥,都是標準。還有計劃生育,不隨地吐痰,不闖紅燈,不光膀子……

這些教育都是從小就開始了。

但在我們的學校和社會,獨獨沒有公民教育、民主教育、人權教育。教你如何保障自己的人權,如何才能言論自由,如何才能選舉與被選舉,如何才能保護自己的隱私,如何才能實現民告官……

所以,老百姓們才甘為老百姓,才不懂得自己是有能有力的,是被憲法和法律賦予了能力的。

老百姓有上百個姓兒,那麼古老。為什麼在如此現代的和諧社會裏,還要在各種公共場合、大眾媒體、公務員官員口中出現呢。

在這親切的「老百姓」的字眼背後是一個事實:

「老百姓」是一個沒有任何法律定義和定位的詞(卻被用來形容廣大的公民們)。

就像身份證該叫公民證,因為我們的身份就是中國公民。

那些口口聲聲「老百姓」的人,他們就不覺得自己可恥呢?他們是怎麼學的8榮8恥!

我不是想做官,我只是不想被叫做「老百姓」。

就此看來,「老百姓」真的是句罵人話。

說的,該慚愧。

聽的,該吐!

盲流

「盲流」的本義該是「盲目地流動」。可怎麼來來回回幾趟,就變成了一個名詞了呢,特指那些到城裏討生活的農民。這樣的農民到了城裏,可能成為一個月工資500的民工,也可能淪為一個月掙8,000的乞丐,或者流浪街頭。

在火車上,盲流就符合這個詞本身的含義,而且形象,以致於就是一種無比生動的歧視。為什麼當年的紅衛兵搞串聯的時候沒被叫做盲流呢,那是因為其心中的革命理想比起盲目來有過之無不及。現在,農民為了討得一個相對美好的生活而四處求生,就被叫作「盲流」,不能不說是現代漢語的又一傑作了。

粉絲(鋼絲、鐵絲)

粉絲是英文FANS(迷)的音譯。粉色本身就是很曖昧的,變成了絲以後就更加飄渺。它是時尚文化的製造,也是時尚的支撐者和埋單人。鋼絲、鐵絲是粉絲的鋼鐵化,最穩定的票房和眼球。鐵絲能夠為了時尚傾家蕩產,鋼絲可以為了偶像而死。這是又一個商業傳奇。

權利VS權力

*1、權利是天賦的,而權力是被賦予的

權利與權力雖然一字之差,卻是天壤之別。權利是天賦的,或伴隨某種社會(經濟)行為自然產生的。比如:生命權利,當出生後就有了。比如:公民權利,當十八歲時自然獲得。但沒有人生來就有權力,權力是被賦予的。權力是權利者集體賦予的。比如行政權力就是由公民的選舉權利賦予的。

*2、先有權利,後有權力

權利先於權力,就如同蛋先於雞。權利是權力之母。它滋養權力,培育權力,支持著權力。而雞也可以孵蛋。所以,權力是為了保障權利,擁護權利,回饋權利。

*3、權力如何保障權利

既然權力來自權利,那麼權力就只能保障權利,而不是去阻止權利。因此,公民權利得到伸張是正理,否則這個權力就是不法。權力保障權利的時候,必應是真誠而有力的。決不能以保障權利為名,行阻滯權利之實。更不能以侵犯一部分人權利為名,行不讓另一部分人行使權利之實。

*4、權利永遠高於、大於權力

權利高於、大於權力,而且永遠高於、大於權力。這是由上述三點來保障的。所以,就不可能有超越(超乎)權利之上的權力。一個國家,也就不能由那個已經存在的權力來領導,只能由全體權利來統轄。

*5、權利是永在的,權力是短暫的

從時效上說,權利是永在的,而權力是短暫的。不可能有世襲的權力,而只能存永恆的權利。權力因權利而生滅,沒有天授的持久性。而權利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政治的自然資源,生生不息的。

*6、權力必經權利授予

一切權力都由權利來授予,即使權力自產權力的權力也是來自權利授予的。因此,就不僅沒有天授的權力,而且也沒有不可改變、不可撤銷的權力。

*7 、導致混淆的一個偶然原因

權利與權力,竟然是同音詞。不然的話,或許不會如此頻繁地被混淆了。

人民代表

這世上根本就沒有什麼人民,卻一直就有代表人民的人——自稱為「人民代表」。

誰都可以代表人民,沒有人會有異議,因為誰也不能說自己就是人民。

誰都可以說自己代表了人民,並不需要什麼授權。

人民代表只代表人民,但因為大家都不是人民而是公民。所以平時公民是看不到人民代表的,這是多麼合乎情理。

人民代表只會從天而降,卻降到了電視裏,而且每年只降一次。

在平時,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政府官員。自己當自己的裁判,自己給自己提議案,世所罕見。

這就是我們的人民代表,他們的權力建立在沙漠上,飄散在空氣中……

釘子戶

這年頭,人人爭當釘子戶。一旦了釘子戶,就有蜂擁的媒體與成千上萬的帖子跟進。中央政府或許是難以控制地方政府的違法行為了,只能依靠釘子戶來凸顯出什麼。

而每一個釘子戶,都是一座爭取公民權利的烽火臺。這個烽火臺上的烽火或許會熄滅,卻有更多的烽火臺被點燃。

摸著石頭過河

在路上,石頭阻礙前進。在河裏,石頭引導方向。

為什麼要過河?河的這邊是什麼?河的對岸有什麼?這河又是什麼?也許這些問題也需要「摸著石頭過河」。

黨紀國法

黨紀在國法之前,在中國這樣一個對次序異常敏感的國度,這就說明黨紀先於國法、高與國法。

雖然《憲法》裏說: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

但在《憲法‧序言》裏還有:

「中國各族人民將繼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

由此可見,黨紀國法的說法是合乎《憲法》的,也就合理了。

雙規

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交代問題,這是黨紀。根據「黨紀國法」之原理,雙規違憲嗎?

雖然《憲法》裏說:

「第三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但雙規不是逮捕,更不是非法拘禁或其他的非法剝奪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方法。因為它是黨紀規定的,而黨紀本身就是一個法律性質的東東。一切黨員自入黨之刻起,就決心遵守之而至死不渝。誰讓你入黨的?

網遊

網遊就是當年的上山下鄉。上山下鄉耗費了一代人的青春,網遊也是這樣。只不過一個是毛澤東發動的,一個是陳天橋之流發動的。

網遊是一個產業,不像上山下鄉只是一個政策。前者看上去能夠贏利,不像後者空耗了滿腔的政治熱情、除了一大批知青文學作品外一無所獲。

網遊起於毫末,終於巨大的稅收,於是可以一直存在下去。

而上山下鄉只讓農村人見識了二十年後從李春波口中吐出來的《小芳》,以及一場轟轟烈烈的政治遊戲如何虎頭蛇尾。

經濟學家

我只知道我國經濟學家是什麼,因為我只生活在我國的經濟生活中。

我國經濟學家基本上都是在給政策找理論,所以他們要學貫中西。以前給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找,後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現在是股市、樓市。

削足適履、刻舟求劍是我國經濟學家的思想源泉;

緣木求魚、南轅北轍是他們主要的方法論;

解剖麻小、混沌初開是他們目前的研究狀態

漢語

回家的路。

漢化

據說所有入侵的外族都被我們漢化了。

那麼外來的思想和科學技術呢?還是舉幾個例子吧。

佛教——>禪宗;

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

電腦——>漢化軟體。

愛情

愛情就是大海撈針。

針不一定在,但對針的追問卻總是在的。

不明真相

「不明真相」的後面,肯定是跟著群眾。此時的群眾不再眼睛雪亮,倒有些群盲的意思。「不明真相」的後面,決不會跟著「一小撮」。而「一小撮」後面跟的,也不是毛,而是壞人。

為什麼這些「不明真相的群眾」智商總低於那「一小撮壞人」呢?

因為他們問誰也得不到真相。真相不僅掌握在「一小撮壞人」手裏,更深埋在鎮壓「一小撮壞人」的人心裏。後者是絕對不會告訴「不明真相的群眾」真相的。

統一思想(2)

叫統一的不僅有思想,還有速食麵。後者為人所知,是因為廣告。前者深入人心,是由於大會小會的報告。行動可以統一,思想豈能統一。難道在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有一碗熱騰騰的速食麵不成。倒不如就把統一思想改叫「統一」牌思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