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

中國相聲史《歷史名家評點》( 一 )

李德錫﹙1881—1926﹚

*前言︰

在相聲藝術成長的過程中,湧現了許多技藝卓絕、承先啟後的相聲名家。如果說,傳統相聲作品是資料方面的遺產,那麼,相聲名家的藝術經驗則是精神方面的財富。這裡即將為您介紹的相聲名家有李德錫、焦德海、張杰堯、張壽臣、馬三立、常寶堃、侯寶林、劉寶瑞等人。

*完全人才︰

李德錫﹙1881—1926﹚,本名李佩亭,藝名是「萬人迷」,北京人。祖父是李廣義,長年在天橋演唱「太平歌詞」、「馬頭調」等雜曲或京劇,為人老實、勤快,幹活俐索,常常為四鄰幫忙,頗受人們的敬重與喜愛。久而久之,大家就親暱的稱之為「萬人迷」了。

李德錫從小隨祖父學藝,被稱之為「小萬人迷」,成名以後,祖父已然去世,索性把「小」字去掉,自稱「萬人迷」。十歲時拜相聲著名藝人恩續為師,十五歲又拜徐有祿為師,經常和恩續、徐有祿、王德龍、焦德海等搭檔演出,前後享名三十多年,有「相聲大王」、「滑稽大王」美譽。

李德錫相貌古怪,高身材、長方臉、大眼睛、高顴骨、高鼻樑、嘴唇朝外噘著,是一副冷面孔。表演時,他習慣繃著臉,讓觀眾看了就發笑。雲遊客﹙人名﹚在《江湖叢談》中說︰「相聲藝人活路正,能在雜耍館子裡一躍千丈壓『大軸』的,惟『萬人迷』一人,他可稱是個完全的人才。」

他灌製的唱片有《地理圖》、《報菜名》、《怯封錢糧》、《八扇屏》、《對春聯》等。

*專業才能︰

李德錫活路寬,一般相聲演員半個月就得翻頭重說的拿手段子,他可以兩、三個月才翻一次。他表演的單口相聲,有些是根據古代笑話改編而成,如《柳罐上任》,源於笑話集《笑林》裡的一則笑話。原文如下︰

「甲與乙爭鬥,甲咬下乙鼻,官吏欲斷之。甲稱乙自咬落,

吏曰︰『夫人鼻高耳,口低,豈能就嚙之乎?﹙人啊都是鼻子高過耳朵的,嘴巴在下面啊,哪裏可能咬的到呢?﹚』

甲曰︰『他踏床子就嚙之。﹙他踏上床去這樣咬的。﹚』」

經過加工,相聲裡增添了人物、豐富了情節。改為打官司的是老道與和尚,審案的是昏庸的老爺柳罐和愛出主意的太太, 陰錯陽差,鬧出許多笑話。流傳至今的單口相聲《糊塗縣官》,就是由《柳罐上任》加工而成的。

*擅於創作︰

李德錫在北京「四海昇平」﹙藝館名﹚獻藝時,當時著名的京劇藝人都是座上客。當他說單口相聲時,開場都是“定場詩”,最為膾炙人口的是他的“自讚詩”︰

「滑稽昔說東方朔,後世遺傳賈鳧西。

有清末造及民國,稱王唯我『萬人迷』。」

他還善於創作對聯。例如︰

「北燕南飛雙翅東西分上下;前車後轍兩輪左右走高低。」

「南大人向北征東減西退;春掌櫃賣夏布秋收冬藏。」

「道旁麻葉伸綠手,要啥?要啥?池內蓮花攢粉拳,打誰?打誰?」

他也曾為大鼓女藝人寫副對聯︰

「穿紅掛綠,獻千嬌,慢動朱唇調新韻;著紫披藍,生百媚,輕敲牙版唱舊歌。」

橫披︰「老了完啦!」

*人生無常︰

民國初年,袁世凱妄想登基稱帝,有一次李德錫在總統府表演《吃元宵》,袁世凱一聽「元宵」,馬上聯想到與「袁消」諧音,就以「毀謗大總統」的罪名,把李德錫打了一頓,轟出新華門。

後來,奉系軍閥張宗昌喜歡聽他的相聲,李德錫便常到張家走堂會。1926年冬,赴沈陽小河沿「凝香榭茶社」演出,每日座無虛席,半個月後突然患病,日漸沉重。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披上大衣,走到小河沿,竟死在壕溝裡。殯喪時,相聲藝人朱鳳岐口誦祭文︰「風神爺吹起喇叭,七仙女天上散花,眾親友前來送行,罕王爺派人接他。」聞者莫不潸然淚下。

﹙待續﹚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