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壇博覽

故宮「探索亞洲特展」為南院暖身

【大紀元4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大衛台北報導)在嘉義設立南院,預定於民國100年對外開放,是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既定政策,故宮正朝此目標全力以赴。為了展現決心,故宮於上個月25日隆重推出了「探索亞洲—故宮南院首部曲」特展,規劃六個主題來呈顯亞洲藝術文物的精采風貌,並初步向國人說明故宮南院未來發展的方向。以「首部曲」為名,就是希望能廣納各方意見,一步步譜成壯闊圓熟的大樂章,讓未來的故宮南院能以完美之姿呈現在國人及世人眼前。

展覽從3月25日至6月25日在故宮正館一樓105、107室展出,今年十月還將到嘉義展覽,讓這些未來將定居嘉義的嬌客能與鄉親提前見面。

這次的展品約有130組件,包括「生命指南:亞洲的經典」、「法輪常轉:亞洲的佛教造像」、「生命之樹:亞洲織品」、「流動的美學:亞洲青花瓷」、「品茶之道:亞洲茶文化」、「西潮下的文化與藝術」等六個主題,以故宮典藏清宮文物為主軸,再增添各方捐贈、寄存,以及近年購藏的文物,一起探索亞洲藝術文化傳播、流通、變遷的種種樣貌。

一進展場,即可看到由厚重圍牆及玻璃山形屋頂圍築出一個南院建築意象的放映區,相當突出而有創意。在六大主題的構思下,民眾可以看到:

繪製華麗的古蘭經,和清代帝王精工編纂的龍藏經同室展出;莊嚴站立的犍陀羅石雕佛像,深目高鼻捲髪,帶有濃濃的希臘畫風格,而嘉義縣民吳承澔寄存的宋代木雕佛像則一派自在安詳的踞坐另一側;陳列室裡最巨大的展品是以「生命之樹」為名的印度織品,說明許多織品裡用樹木、花鳥、船隻所寓含的禮俗意義;十五、六世紀的越南青花瓷,代表東南亞瓷器的黃金時代,工緻的畫工和清亮的顏料,呈現無讓中國和日本專美的優雅氣質;茶文化裡因應泰國需求而產製的中國茶器,也有華麗新穎的面貌;而在「西潮」單元裡,則展出了清宮難得的歐洲作品,例如一百個小木杯套成的高足杯,是德國南部的作品,鴕鳥蛋殼上的金銀彩繪也在歐洲同步流行,而當時歐洲盛行雕刻各種形狀的象牙套球,也可說明中國象牙球的一種來源。



雲南大理國 觀音菩薩立像 11世紀

文明總是不斷融合創新的,對故宮來說,這不只是故宮南院的暖身展,也希望藉著展覽讓更多人與故宮一起認識亞洲、發現亞洲的多面向,進而更認識我們的亞洲鄰居們;故宮的亞洲收藏仍只是起步階段,期待各方踴躍挹注。



北印度喀什米爾披風



十七世紀 西洋雕木高足套盃



日本 肥前窯 青花五彩蓋碗 17世紀末-18世紀



清 描金駝鳥卵



越南 青花鳳凰牡丹紋大瓶 15世紀末-16世紀初



寮國北部儀式用肩布

此次特展為故宮年度大展,獲得華興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及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的贊助。4月5日、12日故宮還在正館二樓平台,首度開放由印度瑜珈大師現場教授藝術瑜珈;從明天起至5月底還將在每週六晚間6:30推出「亞洲藝術季」系列活動;包括有土耳其、印度、印尼、日本、台灣等亞洲各國傳統舞蹈、音樂演出;5月中旬將於新開幕的「故宮晶華餐廳」推出「亞洲美食節」,屆時將有中國蘭州羊肉、土耳其伊斯坦堡美食、泰國酸辣料理、日本和果子、韓國泡菜、印尼沙嗲等精采料理,讓民眾在欣賞特展之餘,也能大快朵頤。民眾想多了解亞洲藝術季相關訊息,可上故宮網站查詢(http://www.npm.gov.tw)。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