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壇博覽

林玉山畫作軼聞(7)奇珍異獸、得心應手

【大紀元4月3日訊】「觀物之生」為著寫生﹐玉山伯一生艱苦卓絕、費心費力﹐但樂在其中。早期1930年繪「蓮池」時夜宿草寮受蚊叮咬、清早蹲守池畔以聽荷花乍開之音並聞其清香﹐又不惜成本用金粉塗畫泥池之色。194X年為了描繪矢雞﹐到田裡寫生野禽﹐又花錢到市場買回一對公母矢雞來飼養、以便詳細觀察速描記錄在案。他所提倡的﹐自己都身體力行﹐在師大時大熱天還是帶領學生們到處去寫生。

玉山伯走到那裡就寫生到那裡﹐到世界各地旅遊也是如此。最有名的就是1975年他到美國華府動物園看到了熊貓﹐1976丙辰年根據寫生及記憶繪作了「熊貓圖」而題下﹕「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云云。留下1978年熊貓速寫﹐應係退休後與夫人再造訪華府時所作。

寫生只是素材﹐玉山伯教導學生們學了技法後﹐要融會貫通把繪畫者個人的感受發揮出來﹐但那是真善美而不是走火入魔似地亂畫一通。所以對藝術家而言﹐人文素養與哲學思想修為至為重要。

譬如說畫龍吧﹐龍是神話動物﹐文史上有記載﹐台灣廟宇石雕多是龍虎﹐日本畫家歷代也有人專門畫龍。龍無法寫生﹐只有靠其他動物形象各取一部份組合成想像圖形﹐重視的是筆色構圖與神彩。有國學基礎﹐知道「虎從風、龍從雲」及「魚躍龍門」的典故﹐畫家才好構思畫龍題材。玉山伯早年畫過水墨龍圖﹐1971年作「臥龍圖」、1972年「際會風雲」、1975年「鯉魚化龍」﹐1975年「雲龍圖」題有「仿堂本師筆意」字樣﹐到1988年更上一層樓畫了好幾張彩墨「扶搖上九霄」、「乘時變化」(見圖示)、「躍天池」、「雲龍戲珠」等圖。

照筆者看﹐要「我手寫我眼」﹐「仁民愛物」才能心物感應﹐「天人合一」方可體察萬物入畫﹐「詩情畫意」終於「得心應手」。@*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