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

找到自我的女性 

【大紀元5月19日訊】縱觀歷史,亞洲婦女依賴于外人的善心,几乎沒有机會把握自己的命運。泛亞戲劇呈獻的音樂劇「失蹤的女人」中的女主人公迷失了方向,但導演和張渝找到了自我,并且在西方競爭激烈的舞台業中發現了自己獨特的聲音。

泛亞戲劇 清一色亞裔

紐約的舞台劇無疑富有震撼力﹐不過盛名之下也極具殘酷性﹐几乎所有的頂級百老匯演出都在為生存而掙扎。 許多非商業性的中小型劇團﹐以及數百家少于20座位的微型演出來了就走﹐眾多雄心勃勃的戲劇公司開了又關﹐沒有几家能經歷過一個季節。

在過去30多年中﹐泛亞戲劇是為數不多得以生存的公司之一﹐在紐約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然而更引人矚目的是劇團的演員﹐几乎是清一色的亞裔。張渝女士(Tisa Chang)在1977年創建了該劇團﹐而當時亞裔通常只在電影和舞台劇中充當低檔普通角色﹐如滿州和南太平洋妓女。在百老匯的演出中﹐張渝是第一個獲得成功的亞裔﹐但她也痛苦的發現在舞台上缺乏亞裔代表﹐因此就決定要創造机遇給其他職業亞裔演員﹐從而擔當比較复雜而且寓意深刻的角色。

泛亞戲劇同時也為張女士及其同事提供了從事創作﹐導演和編劇的机會﹐劇團擅長的亞洲戲劇有別于西方的經典作品﹐顯然也不大可能由其他社團來表演﹐例如張女士首個引起轟動的雙語版劇目仲夏夜之夢﹐故事背景是公元前1000年的中原﹐成功之路并不平坦﹐但許多亞裔美國人因此有机會讓公眾听到他們的聲音。

讓人柔腸寸斷的故事

劇團最近推出了音樂劇「失蹤的女人」﹐由Nguyen Thi Minh Ngoc創作并導演﹐故事串聯了一系列越南的民間傳說﹐主題表現越南社會的女性地位。劇目的女主角是位出色的古琴手﹐在外為觀眾所崇拜和稱道﹐但在家中﹐她丈夫是個自我陶醉只顧工作的畫家﹐對她不屑一顧﹐在一個夜晚﹐她离家出走﹐丈夫卻茫然不知所措。

劇中主要的藝術情節是這位丈夫向畫中女性尋求答案﹐而畫中的每個形像都是越南歷史或傳說中的人物﹐都為愛情作出犧牲并承受苦難。第一個是一篇史詩中的角色﹐為了換取和平被獻給了國王﹐但她的心屬于他人﹐為此她跳海自盡以表對愛情忠貞不渝。第二個是公元一世紀越南抵抗漢朝時的女將﹐ 由于她丈夫被俘﹐她必須決定是投降以救丈夫一命還是繼續作戰﹐結果她選擇了后者﹐為了更高的事業而無私無我。第三個是位女詩人﹐同丈夫沒有實質性的關系﹐ 但她抒寫表達自己的詩歌和故事﹐以此作為知識儿女﹐從中找到了安慰。第四個是只狐狸﹐因得到一顆魔珠而變成了人﹐但為了救愛人的命﹐她放棄了對她生命最珍貴的珍珠。

最后一個最具震撼力,故事來源于著名的越南民間傳說,由于丈夫參戰,母親必須在田里耕作哺育幼女。由於女孩哭著找爸爸,母親想出一個辦法,用蜡燭把自己的身影映到牆上,假裝影子就是父親。當丈夫從戰場上歸來時,女孩認為這不是真的父親,認為父親只在晚上來同母親同吃同住。丈夫因此而震怒,認為妻子對自己不忠,并將她赶出家門。等夜晚點燃蜡燭時,女孩非常開心的看她的「影子父親」,此時丈夫才了解真像并拼命去找妻子,但是由于絕望,她已經投河自盡。

畫家在看完所有肖像并同這些傳說中的女性交談后,對于忠誠、愛情以及女性為丈夫家庭做出的某种犧牲,他有了更多的理解,并明白了妻子出走的原因是由于他沒有將其當做妻子和藝術家。于是他找回了妻子而且為她畫了一幅成功音樂家的肖像。

濃縮生活 反映人生

歌唱的風格高度采用了古典中國戲劇的形式,并穿插了其它的傳統和現代格調。整個劇目的高潮在于最后一個故事。創作兼導演Minh Ngoc扮演了母親的角色,當迎接丈夫歸來時,真實展現了催人淚下的欣喜之情﹔而在被冤枉時,表現出的絕望又令人嘆為觀止。舞台劇演員的生活正是為了這些純粹而真實的時刻,然而卻又如此的罕見,顯然 Minh Ngoc的作品融合了自己的生活經歷,以及對女性日复一日在生活中掙扎的心靈感應。

在一晚的演出中,舞台濃縮了如此之多的生活經歷,幫助我們反映人生,越來越為人所知。而在這一劇目中,張渝和Minh Ngo帶給觀眾不少越南傳說,紐約人不可能從別處看到這些,盡管棱角還不夠鮮明,但為這部作品上演所做的努力是顯而易見的,得到眾多的贊賞。



女詩人和她的「靈感」



畫家詢問畫中美人



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女將軍和她的士兵



被冤枉的母親苦苦哀求先生不要逐她出家門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