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人性探索: 戰亂孩子眼裡的對與錯

調查發現戰爭將削弱孩子的是非道德觀

【大紀元8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孟侖編譯報導)聯合國估計約有50個國家的孩子的童年在戰火中飽受摧殘。在過去十年中,將近有二百萬孩童死於戰火,六百萬孩童受傷,二千三百萬孩子無家可歸。

但是從戰爭中生存的孩子,他們的道德觀將如何?

猶他州大學的波沙達(Roberto Posada)和偉立(Cecilia Wainry)認為,必須關心「全球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孩子陷入無道德的境地——他們心裏完全沒有基本的人權和價值觀念。」而且,他們擔心這些孩子在無道德教養的情況下會顛倒黑白是非。

哥倫比亞的內戰已持續50年。此國家的孩子的生活是每天都要面對隨時可能的兇殺、竊盜和肢體暴力。波沙達和偉立對96位流離失所居住於難民營的兒童和青少年進行調查,大部份孩子失去了父母。他們調查的主題是孩子對於偷竊和傷害他人行為的道德標準。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飽受傷害的孩子皆認為偷竊和傷害他人的行為在道德上都是錯誤的,即使每個人都這麼做。他們仍對這些在全世界都遵循的是非道德觀有基本概念,無論處境如何。這並不出乎意料——畢竟人是社會性動物,人類會建立某些規則以使社會運轉正常,同時在那些混亂的地方依然適用。

然則,研究者也發現,一旦關係到復仇,孩子們的是非觀變得迥然不同。大部份孩子認為在報復的名義下偷竊和傷害他人都是對的。這種道德觀念的轉移不僅令人喪氣,也涉及到人性的劣根性。當戰亂、恐懼、所有的衝突隨時發生,深受其害的人們開始報復,並以此為藉口。你傷害我,我理所當然也可以傷害你。

人們可能天生具有道德感或者是非觀,但是如果大環境是一報還一報的話,所有是非觀都會被拋出九霄雲外。報仇也許是人們的價值觀最基本最深層的組成部份,儘管它是負面的,但不能否定它也是人類社會的組成部份。

哥倫比亞的孩子們長大後會繼續這殘酷的戰爭嗎?從他們的回答中似乎顯而易見。他們已無止境的陷入這冤冤相報的可悲困境,並可能禍及一代又一代。***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