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很多運動員退役後生計艱難

人氣 36
標籤:

【大紀元8月23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蕭洵2008年8月22日華盛頓報導)奧運在中國造就了像劉翔和李寧這樣的體育明星,同時也讓更多的普通中國人看到金牌和榮耀給他們帶來的經濟上的成功。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並不很成功的運動員來說,他們的運動生涯結束後,卻面臨著艱難的生活窘境。在中國人為自己的選手獲得越來越多的金牌歡呼的時候,也有人開始呼籲這個成功的金牌製造機器給予運動員更多的關懷。

*金牌的巨大含金量*

到8月22號,中國已經在北京奧運會上獲得了47塊金牌,遠遠高於其他國家,包括美國已經取得的金牌數。奧運金牌選手帶給中國人的喜悅和驕傲自不必說,中國人也早已習慣看到這些成功的運動員隨後可能獲得的巨大經濟回報。

田徑明星劉翔在家門口舉辦的奧運會上因傷退出比賽固然讓中國人感到失望,但這並沒有改變他作為中國最成功的體育明星這樣一個事實。美國「新聞週刊」引用的數字顯示,這名在雅典奧運會上獲得110米欄金牌的年輕人去年的收入達到1.6億元人民幣。這使他成為繼NBA籃球明星姚明之後最為富有的中國運動員。

*多人面臨生存挑戰*

但是對於眾多沒有取得這樣顯赫成績的中國運動員來說,他們的境況則和劉翔們有著天壤之別。

自稱為「中國民間意見領袖」的薛湧在「博客中國」上的一篇文章,讓人們看到那些從小就被送進獎牌製造工廠,但不是那麼成功的中國運動員們面臨的生存挑戰。

文章談到了從9歲就開始馬拉松訓練的名叫郭萍的運動員的遭遇。文章說,「在郭萍26歲退役的時候,除了小學文化程度和因運動受傷垮掉的身體之外,甚麼都沒有得到。」

*缺乏教育和生存技能*

即便是一些曾經成功的運動員,也因為缺乏生存技能,在退役後艱難求生。此前的一些見諸報端的故事讓中國人感到震驚。例如一個名叫艾冬梅的前北京馬拉松冠軍,退役後竟靠在街頭賣爆米花和廉價服裝為生。另一個名叫鄒春蘭的前中國舉重冠軍,在公共浴室當搓澡工。

在中國的網站上,有人挪諛說,「中國運動員 = 國家公務員 + 半文盲。」而這卻不幸是中國運動員訓練體制的真實寫照。

薛湧在他的博客文章中引用中國國家體育總局的數字顯示,中國每年退役的運動員估計有6千人,而其中四成很難找到工作。

香港時事評論員何亮亮說,中國政府應該思考怎樣解決這樣的訓練體製造成的問題。

「這個問題確實是中國現在這樣的體育培養體制下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對於這些從童年開始就接受專業的體育訓練的人來說,我想一方面要讓他們像同年齡的孩子一樣來接受教育。另外就是還要增強他們除了體育,除了爭金牌以外的其他的一些技能。」

何亮亮說,運動員們在奧運會上的成功,可能促使更多的家庭將孩子送進體校,尤其是那些經濟窘困的家庭,或者是在貧困的農村地區的家庭,因為這可能是他們孩子走向成功的一個出路。

*體校23萬學生需留後路*

紐約時報在北京奧運會前刊登的一篇文章說,中國各地體育學校的學生人數超過23萬,而這些體校只重培訓,以犧牲教育作為代價。文章引述前中國跳水教練於芬的話說,不可能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奧運金牌獲得者。於芬希望家長們看到,這些孩子們必須接受教育,為自己留條後路。

薛湧的博客文章引述體育社會學者徐永立的話說,現在這個體制正在逐步得到改進;國家正在努力讓運動員們接受全面的教育。但是薛湧也承認,「要為每一名退役的運動員提供教育和工作崗位的花費是巨大的,即使現在也還是無法完成。」

時事評論員何亮亮則認為,中國目前其實有能力做到改善這些運動員的生存狀況,但是政府和輿論都要採取行動。

「我想整個體制上需要有個設計。以中國現在社會發展的情況,我相信還是能做得到的。關鍵還是在於北京,或者體育總局是不是重視,或者包括國家,全民。因為這也需要有民眾和輿論的參與。」

何亮亮說,「新京報」一篇文章提醒中國人,對奧運會的喜悅和驕傲到閉幕的時候就可以放下了;奧運之後中國人應該更多地反省中國體育還存在甚麼問題。何亮亮說,政府和公眾都應該重視和討論這些問題,這樣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相關新聞
李鼎:京奧讓西方政要看到些中共真面目
獲年齡造假官方資料 國際體協調查中國體操隊
博爾特連破世界紀錄為奧運第一人
劉翔落選國奧運動員委員會委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