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

台灣拾荒老爹的精神

有一天,翻閱舊報紙,恰巧看到報導文中新竹縣的羅元和先生辛苦栽培六位子女,本身無一技之長,於是和妻子以撿破爛來養活全家。台灣在社會階層眾多問題下,羅元和先生和妻子努力拾荒,教育出六個孩子的傑出成就,讓身為父親的自己更感到驕傲。

據文中指出七十二歲的羅元和先生,早年常常受當地民眾的冷漠對待,如今倒吃甘蔗,越吃越甜,現在六個子女魚躍龍門,來個鹹魚大翻身,幫羅元和出了一口氣,改變家中的環境及其他民眾的看法。通常社會階層低者「因為受到貧窮環境的負面影響,其心中充滿著憤世嫉俗的觀念,對人生充滿抱怨、放棄努力、沒有未來,由於此種心理的作用,更使他們無法貧窮的生活。」(鄭世仁,206)然而,羅元和先生更是勉勵自己,認真努力,終於,苦撐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以拾荒為生的他與妻子,無論狂風暴雨,依然出門拾荒,日子過得困難艱辛。他秉持著「台灣牛」的精神,更要求孩子努力讀書,闖出一片天空,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六個兒女都有大學以上的學歷,事業有成。持著「功績主義」的精神,即「社會地位的賦予是以個人在社會中的功績表現為基礎,亦即最有才華者給予最為重要的職位,而且每個人都有相同的機會去實現其才華。」(鄭世仁,209)羅元和及六個兒女的一切辛苦都過去了,他人的恥笑與羞辱如今是過眼雲煙。於是,訂廣告招牌表揚子女的成就。

台灣拾荒老爹的這份精神打破了階級的封閉性,降低階級的對立關係。因教育機會均等,努力不懈,力爭上游,使得羅元和先生這一代是從事撿破爛維生,而羅元和先生的子女從事教職,改變二代之間的社會階層,實屬向上社會流動的例子。

六個子女的幼年時期常受到鄰居嘲笑,曾有鄰居走過門口,當面往地上吐口水說:「沒本事,生那麼多小孩,你養得起嗎你?」這鄙視的眼神促使羅元和先生與太太,更加省吃儉用,勇於面對生命的難題,無論是苦樂得失,他們不會因為外在環境的障礙而屈服,悲傷換為堅持,並沒有失去鬥志對生命的希望,做任何事絕不放棄努力的人,因此,成功是屬於羅元和先生夫妻與六位子女的。

羅元和與妻子、六位孩子不畏環境的艱苦,就有如聖賢所謂:「有志者事竟成。」這種天助自助者的道理,讓他們擺脫憤世嫉俗的想法,以積極努力的態度迎向人生的挑戰,在未來不確定的旅途上,每個人有許多難關要去承擔與突破,羅元和與六個孩子絕不輕易放棄 是屬於個性堅毅不屈的人,是一個良好的學習典範,是我們現代青年學子要努力學習的方向。@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