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雅樂

古典音樂史上的巨匠蕭邦

鋼琴詩人真摯之愛

【大紀元8月29日訊】在訴說愛與思慕的作品中,蕭邦仍信守內在理性的制約,樂章淡雅而內斂,喜悅卻不渲染,沉鬱而不憂傷。相較於其他浪漫派音樂,蕭邦的創作多了幾許深度和力量,敲動人心靈最深處。

作為浪漫派的代表,蕭邦的音樂所娓娓訴說的,是一個個婉曲動人的故事,人類世界中深摯而無保留的「愛」。



蕭邦畫像。(Wikipedia)

相較於莫札特與貝多芬的古典時期是一個理性的時代,強調形式美,推崇一個具有公認價值的、自然的、美的比例,浪漫派脫離了外在形式的約束,走入個人內在的情感表現,將「感情」的豐富性做為藝術創作的重點。表現在音樂當中,就是大量旋律優美、和聲豐富、配器色彩富於變化的作品湧現出來。而蕭邦以其細膩的音樂語彙成為眾多浪漫主義音樂家的代表,開創了鋼琴音樂的新時代。

柔美音樂體現民族文化內蘊

蕭邦一生幾乎都在寫作鋼琴曲,他從不觸及交響曲或歌劇等巨作,他的創作表現了最純粹的鋼琴音樂,旋律優美而富於文學氣質。在蕭邦的鋼琴曲,似乎包含了一切人世間深刻的情感:悲愴、浪漫、抒情、戲劇、夢幻、甜蜜、光輝、清純、偉大……這源自於他善感而豐富的愛情,以及深植於心中的鄉愁與家國之痛。



蕭邦出生於波蘭華沙。(新紀元)

蕭邦在二十歲的時候就離開了故鄉波蘭華沙,此後終身未能返鄉;然而在長達二十多年的歲月中,他無時不在思念著遭受俄帝殘酷統治下的祖國。蕭邦過逝時,在棺木上撒下他早年離開家鄉時帶出來的波蘭鄉土,遺囑中更要求將自己的心臟取出,運回波蘭。這些思念之情,與身為波蘭人的悲憤和淚,也化為音符,融入了他的創作之中。

蕭邦音樂在柔美的外表之下體現著一種氣節與韌性。他的鋼琴音樂吸取了大量波蘭民族音樂的內容,尤其《馬促卡舞曲》、《波蘭舞曲》等更是充滿著波蘭的風味;蕭邦用藝術化的語言將波蘭民族音樂再現出來,塑造出嶄新的音樂形象。也正因為這些民族音樂元素的吸收,使得蕭邦的鋼琴音樂更加顯現出一種文化的內蘊。

優美的旋律訴說真摯的愛

蕭邦的鋼琴音樂之所以影響巨大,在於它獨特的鋼琴語彙。豐富的愛情給予這位鋼琴詩人許多創作靈感,但也使他的創作格局和現實中的生命受到制約。

蕭邦一生經歷多次愛戀,可惜都以失敗作終。直到一八三六年結識女作家喬治桑,展開了一段長達九年較為穩定的交往,才算是一段較為甜蜜的時光。在喬治桑的照料下,身體孱弱的蕭邦得以專心作曲,也就是在這個時期,蕭邦創作出了許多不朽的傑作,如《雨滴前奏曲》、《小狗圓舞曲》等。然而一八四六年蕭邦與喬治桑分手後,他的身體也在憔悴憂傷中急速惡化,在最後的兩年裏幾乎不曾寫出任何作品,到一八四八年便溘然長逝。可以說,「愛」影響了蕭邦的一生。

在這些訴說著愛與思慕的作品中,蕭邦以優美的旋律和聲豐富性的極大拓展,創造出了多變化而具夢幻感的想像空間;然而在充份的變化中,他仍信守著內在理性的制約,樂章淡雅而內斂,雖喜悅卻不過度渲染,雖沉鬱而不放縱其憂傷。這也使得蕭邦的創作相較於其他浪漫派音樂而言,更多了幾許深度和力量,敲動人們的心靈最深處。

蕭邦年少時曾被譽為「莫札特的接班人」,如果說莫札特展現出的是孩童之「純真」,那麼蕭邦表現了人類情感中的優雅情懷,一如在成人世界中,一種毫無保留,歷經波折卻仍不受污染的「真摯之愛」。

傾聽來自上天的禮物

聽巴哈的音樂可以得到情緒的昇華,它讓我們從一個很高、宏觀的角度看問題,能輕易地跳出框框,抽離事件本身,以較超然的態度來面對問題。

聽莫札特的音樂則能藉著純淨的音響洗滌心靈,讓情緒歸零,重新找回簡單、快樂的精神品質,因而轉移目標,忘記對問題的執著。

貝多芬的音樂充滿勝利的意志,能在他強力的音樂衝擊下迅速獲得解決問題的力量與自信,同時站穩腳步,堅定地突破障礙,接受挑戰。

蕭邦的音樂像個體貼的同病相憐者,適時的安慰,同理心的反饋,雖然無法抽絲剝繭地處理問題,卻使情緒得到抒發、有了渲洩的管道。儘管問題只是暫擺一邊,但也藉此得到了緩衝的空間。

當人們用心聆聽,面對古典音樂中那些高境界的感動時,真會明白這是一份來自上天的禮物,為了讓人回憶起天上的美好而留下的聲音。而音樂那奧妙難解、只能心領神會、無法言傳的美妙特質,也從中展現。◇

蕭邦:降E大調夜曲



http://www.youmaker.com/

本文轉載自《新紀元週刊》第82期【神啟的樂章】欄目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