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

巫石吉:優雅詩文的平淡清新

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裡談到:「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陸機在《文賦》說:「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讓我們馳騁於中外詩歌的想像世界,去一窺詩的時空美學與恢弘的無盡藏。

思想要昇華,讀書多眼界自然開闊,氣度自然不凡,曾國藩說過:「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好像是余秋雨說的:「一個人最好的讀書狀態是在四十歲以後,但能不能獲得這樣的狀態則取決於之前的累積。」

詩人雪萊說過 :「宇宙中潛藏著一種永恆的精神力量,而詩就是這種永恆精神的圓滿表現。」 又說道:「詩是一種威力所創造的,這威力的寶座卻身藏在不可見的人類天性之中。」

郭沫若說道:「我想詩人的心境譬如一灣清澈見底的海水,沒有風的時候,便靜止著有如一張明鏡,宇宙萬匯的印象都涵映在裡面。一有風的時候,便要翻波湧浪起來,宇宙萬匯的印象都活動著在裡面。這風便是所謂直覺、靈感,這起了的波浪便是高漲著的情調。這活動著的印象便是觸發心靈的想像。這些東西,我想來便是詩的本體,只要把它寫了出來的時候,它就體相兼備。由此他將詩表述為一個公式:詩等於直覺+情境+想像+精準的文字。」

卓伯源縣長的詩文在政壇上有非常高雅的品味,這種優雅美感的品味,來自於喜歡讀書思考,用細膩敏銳的心靈,譜寫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清新經典詩文來。我們來品味卓伯源的〈胸襟〉詩一首:

胸 襟

凜凜卦山觀日台

風捲蒼松曙光開

登峯有志攀絕頂

要將雲海蕩胸懷

詩人雨果寫下一段很棒的箴言:「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或許,正因為大海能容納百川,所以能成為寬闊的海洋,海洋比河流的姿態更低,不管長江黃河這等世界性的長河,或僅僅只是涓涓的細流,皆因為大海的位居低姿態,而能成就汪洋大海。

氣度決定高度,格局決定結局。胸懷寬闊者其氣度、格局必定不凡。

在卓伯源另一首詩〈志氣〉,更可洞見觀瞻其豪邁宏遠的讀書人的大志。

志氣

膽豪氣壯勢萬千

勵精圖治在彰原

驚雷一聲拔地起

拳劈雲霧見青天

聯想起曾國藩所說:「志不強者智不達。」邏輯推理出「志強者智必達。」萬事皆可達,唯有志(智)無價。

虞書說:「詩言志」,「志高則其言潔,志大則其辭弘,志遠則其旨永」。自己曾寫下砥礪的古文:「讀書多,積理高,夫讀書之志,須以困勉之功,志大人之學」又說:「人人往善的志向走,就是一股『志力』,善的『志力』強,其力量之大,足以左右善惡。」

惟「志力」大而「才」能堅,故志堅而不可摧也,歷千百代而不朽者以此。「立言者無力則不能自成一家」,「志力」就是思想、藝術、哲學家們「生命的學問」的探索。

林肯曾經認為:「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一個人的事業也是這樣,他的成就決不會超過自己的信念。」

聯想起鬼谷子在本經陰符七術篇中的〈養志篇〉中談到:「古之成大事者,必有高遠的志向,無志則萬事不成。養志的目的就是安定自己;心緒安定,意志就堅定;精力就不分散,就會經常有靈感。人心都需要安靜,思慮都希望深遠。心靜則神清氣爽;思慮能深遠,計畫就有威力。」

集書畫詩文於一身的蘇東坡談過詩文的最高境界:「平淡出清新。」能在歲月的洗禮下,讓心靈獲得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純一不雜,純粹的形而上平淡出清新的心境,方能在詩文方面達到平淡平凡平靜中,卻讓人感受到其不凡非凡超凡入聖的形而上詩文來。

這樣的境界像極了詩文三境界的過程:「平淡清新到不凡氣勢,再到形而上的平淡清新。」其實,很像「簡單到複雜,昇華到形而上的簡單。」以上兩種心靈上的昇華,均要來自於「靜中境自是天地寬闊的胸懷與修養」,累積功夫下得深,形而上的風格可全身!

這應該是卓縣長處在縣政繁忙的過程中,依然有顆卓越清新的文學眼光,透過寧靜致遠的沉澱心靈,將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所得,冶鍊成一篇篇形而上的詩文來,這才是真正的「生命的哲學詩文」。

最後談到眼睛向前看,眼睛要敏銳,思想昇華眼光自然不凡,眼睛能看得高,看得遠,看得透,那可真需要淵博的學問,寬闊的胸襟,才能達到此境界啊!

可以這麼說:「如果生活要向下看,是ㄧ種簡單;思想要向上看,則是一種不簡單;眼睛要向前看,成了中庸之道的形而上簡單。」

平淡出清新,詩文的魔力在此,藝術的品味也在此,端賴讀者朋友耐心體會其中的端倪,品味真正的平淡之美。@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