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檢視中國經濟 評估泡沫風險

標籤:

【大紀元10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前摩根士丹利證券亞太分析師謝國忠(Andy Xie)十月十五日在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發表「是否應確實檢視中國(Is China due a reality check?)」一文提醒讀者思考,未來數年內,中國的經濟會否面臨美國、日本以及東南亞等國家在二十世紀曾遭遇的泡沫化問題。

誠如該文所言,這個問題至關重要,不僅是關係到亞洲地區的投資人,也攸關全球未來的經濟發展。目前有許多人將擺脫全球金融風暴的期望寄託在中國經濟的榮景,但作者指出,這是過於樂觀的想法,而且極端的樂觀與四處亂竄的資本向來是共存於經濟迅速發展的時期。

中國的經濟發展造就特殊的樂觀預期並非空穴來風,經濟發展誘發人類的貪婪慾望,並且以投資風險高的資產如股票市場來表達對未來預期的樂觀。作者指出,樂觀預期經濟發展所導致的結果是,市場機制將壓低投資收益,致使投資者無法享受到經濟發展的利益。

作者於文中說明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國民的所得與積蓄增加,但消費習慣不會立即改變,資本流動性過剩的結果就容易導致泡沫化。這種情況在一胎化的中國更為嚴重,特別是在每五年會更替官員的地方政府,為了個人利益炒作房地產,如此更容易助長泡沬化。

對於中國的企業而言,在從股票市場嚐到甜頭後,將不重視本業,並且繼續投入資金以維持股票市場的熱絡,如此惡性循環將使股市過熱並且減少獲益。

作者認為未來十年或二十年中國經濟的表現仍是相當重要的,但這種半永久性的泡沬趨勢,使投資者裹足不前。「買入並持有」股票的投資策略對價值型投資者是行不通的,因其著重的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表現及股票市值。中國股市無法吸引價值型投資者,股票散戶僅能追逐股價買低賣高,但問題是誰能抓準進場及出場的時間點。

作者認為中國高經濟成長的反轉點可能在十年後會發生,導因於一胎化政策優勢不復存在,或者停止都市化。不論是何者原因,屆時資本流動或儲蓄都不再成長,股市亦將隨之消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世界彎的看不到前方 (10)
外電:中國政治週期加劇資產泡沫
外電:諾貝爾學者警告中國泡沫
林保華:中國貨幣政策「微調」掀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