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名人

名人傳記精選:一代導演斯皮爾伯格(54)

1975年秋天,美國廣播公司的喜劇片《星期六的夜生活》欄目播放了一個題為《鯊魚的犧牲》的短片。簡•克庭採訪了幾位自稱被鯊魚襲擊過的倖存者,其中包括脾氣暴躁的喜劇演員約翰•貝勒西,或許是想像著自己失去了腿,他不斷地在鏡頭面前摔跟頭。

斯皮爾伯格把儘快安排與這隊人馬見面的提示記了下來。幾星期後,斯皮爾伯格乘機去了紐約,斯考塞斯正在這裏挖攝《計程車司機》,在對該片作最後的剪輯時,他與斯皮爾伯格、馬西亞•盧卡斯在長島阿斯托麗亞製片廠裏進行了一番暢談。斯考塞斯是南加州大學那幫人中惟一讓斯皮爾伯格敬畏的一個。斯皮爾伯格寫道:“我們倆要能合作拍片,一定能引起強烈反應,所不同的是他只會根據自己的條件做事,而不會為影片會不會對觀眾產生什麼影響而煩惱。”

這天斯皮爾伯格與《星期六的夜生活》欄目的一行人來到五一大街吃午飯,貝勒西狼吞虎嚥地用手抓著東西吃,即興展示他的喜劇天才,除了斯皮爾伯格外沒人對此感到驚訝,在洛杉礬是很難見到有誰會這樣做的。斯皮爾伯格跟他們提起了《日本空襲夜》,由於亞裔美國人對“Japs”一詞抱有異議,這本子已被來來回回改了幾次名:“洛杉礬大空襲”,“好萊塢41街”和“升起的太陽”。貝勒西的專業之一就是研究日本武士,用劍劈麵包是他的拿手戲,他喊著:“你們想看日本潛水艇船長嗎?”說著抓起一個衣架倒放在頭頂上模仿潛望鏡的樣子。

“美國佬兒的船!”他模仿著托士羅•米夫恩操著日本味兒的英語說道。整個晚上貝勒西一直扮演著這個角色。

斯皮爾伯格與貝勒西兩人好像一見如故。他們二人身上有著某些相似之處,在學校裏兩人都曾因不擅長運動而受人欺負,現在也都迫切需要擁有大量有欣賞水準的觀眾。出於對小丑和像小丑一樣喜歡逗樂的人的熱情,斯皮爾伯格開始相信假如貝勒西能減減肥的話,一定能成為繼魯•卡斯楚之後最棒的喜劇演員,一個浪漫的男明星。

離開餐館前,斯皮爾伯格鄭重其事地向貝勒西保證:“如果我拍這部電影,一定讓你來演。”這種既公開又正式的承諾是斯皮爾伯格的一種風格。他經常用這種將一個手指放在某人前額上的動作強調他對某事的嚴肅認真,仿如一種莊嚴的宗教儀式。同時他會說:“你將為我工作。”終於,他把這個手勢用到《E.T.外星人》中,賦予外星人發光的手指一種神奇的魔力。

斯皮爾伯格一個人在紐約雪利尼德蘭飯店的套間中工作著,他在重寫《第三類接觸》的劇本,他在往謝拉德的故事情節的骨架上纏繞他夢的絲線。他參照了《皮諾曹》的情節和主題音樂,他曾打算用《當你對著星星許願》這首歌來結束這部電影,此外,他也準備借用《斑比》、《弗朗肯斯坦》、德米爾的《十戒》和喬克•鐘斯影片的某種風格特色。他後來這部片子中的巴瑞機器猴使人能馬上聯想到《無因的反抗》開頭時,詹姆斯•迪安玩的那個玩具。(不過這正如某些人認為的,《第三類接觸》是《2001年:太空旅行》的開場白。)弗朗克斯•特拉福特因這部影片與希區科克的《鳥》的相似大為驚異,然而類似的事還大有所在:如影片中有與《經西北向北》一片中攀上魔鬼塔岩石相似的鏡頭;有與威廉姆•卡邁隆•門澤斯的《火星侵略者》和鄧•謝格爾《盜屍者的入侵》郊區背景相似的鏡頭,還有與傑克•阿諾德的《外太空來客》中面對參觀者那個場面相似的鏡頭。

《第三類接觸》中的主要人物羅依•尼瑞是曼西城和印地安納的一個線務員,是小一號的阿諾德•斯皮爾伯格,一個伴隨著迪士尼影片長大的空想家,但他卻在郊區定居下來。他是被大腦中一種莫名其妙的強制力驅使而來到懷俄明的。被外星人拐走孩子的母親基連•蓋爾勒和一位調查飛碟多年的法國人克勞德•勒克伯也都來到懷俄明。在這兒,地球人與外星人第一次正式見面了。勒克伯一直通過左爾頓•克達利發明的音樂教授法中的5個音符和斯寇里亞賓發明的彩色符號與外星人取得聯繫。儘管尼瑞沒什麼文化也缺少訓練,可他卻為自己在第一次星際旅行中贏得了一席之地。相信就足夠了。“當你對星星許願時,你是誰都無所謂。”

謝拉德的構思遺留下的一個問題就是尼瑞的年齡,他似乎該是個40歲左右的人,但當斯皮爾伯格把最初的設想告訴德里福斯時,他說尼瑞不能再年輕10歲很讓他遺憾,不然的話他就可以扮演這個角色了。結果,斯皮爾伯格為了德里福斯重又寫了這個角色。待這個劇本完成之後,斯皮爾伯格從頭至尾細細地讀了一遍,他仍感缺少人情味兒和幽默感,尤其是尼瑞這個人物。他給傑瑞•貝爾森打了個電話,請他到紐約來工作一段時間。貝爾森第二天到了,他花了5天時間把一些沒勁的內容從故事中刪去了,並對謝拉德晦澀難懂自相矛盾的內容加工、潤飾了一番。

根據謝拉德的意見,斯皮爾伯格把自己認識的作者都召集來研究本子中不太適當不太精彩的內容。米留斯、大衛。基賴爾和沃爾特•希爾也都來了。巴伍德、羅賓斯為綁架巴瑞這場戲整整修改了4天,他們編寫的最後那段,關於飛行員被外星人送回來的精彩片段受到一致的好評。理查•德里福斯承認說:“很顯然,斯皮爾伯格不是最好的編劇,但他卻是個胸有成竹的人。”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