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專題】海外華人評馬英九執政一週年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5月19日訊】(編者按)今年五月二十日,是中華民國馬英九政府執政屆滿一週年。台灣作為第一個實行民主的華人地區,未來的走向牽動全球華人的目光。本報特別採訪美國、歐洲與香港五位海外華人輿論領袖,從政治、經濟、新聞自由與人權,在目前兩岸加速開放的氣氛下,給予馬英九政府最衷心的諍言。


著名經濟學家程曉農。

陸資來台 程曉農:經濟滲透大於實際效益

(大紀元記者秦雪採訪報導)著名經濟學家、前中共領導人趙紫陽重要智囊程曉農認為,中共鼓勵大陸國營企業來台投資,但因為台灣市場已經飽和,並不缺少外來投資,再加上陸企缺乏技術優勢,來台投資未必真能取得效益。目的還是透過經濟滲透,最終達到政治上的目的。以下是專訪內容摘要。

台商如何判斷大陸經濟

回顧民進黨時代,企圖將本土企業保留在台灣,避免對大陸經濟有過高的依賴,主張「戒急用忍」,但是事實證明,這樣的策略並不成功。台灣企業面臨工資上漲及台灣市場窄小的問題,和日韓企業有相同的衝動,到大陸降低成本、擴張市場,企業的願望不論是民進黨或是國民黨執政時代,都是很難控制及支配的。

實際上,台灣赴大陸投資的企業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勞動密集為主的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廣東及沿海一代,過去一年,受到大陸經濟環境迅速惡化的影響,接不到訂單,中小企業面臨相當大的挑戰,有1/5的企業宣布要關閉或撤退,趨勢還會持續發展。

真正在大陸比較活躍、姿態較高的大企業,這些企業不乏有日本資本的背景,當日企赴大陸投資時,台商不得不跟進,像奇美電子受到日本三井集團影響進軍大陸。大型企業不一定受到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是大陸本身市場的萎縮,卻會使他們的營收大幅下降。

所以,關鍵在於,台灣企業如何判斷大陸經濟的未來走向?他們將影響台灣的政策。但是現狀是,企業與企業間、企業和學界、短期眼光和長期眼光的判斷都不同,很難指望每個人都從長期眼光、有戰略性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特別是很多企業運作,本來就是短視的。

先經濟後政治v.s.以經導政

中共鼓勵大陸國營企業來台投資,但實際上,大陸企業未必能在台灣正常擴展,因為台灣市場已經飽和,並不缺少外來投資,再加上大陸企業缺乏技術上的優勢,陸資投資台灣未必真能取得效益。長遠來看,陸資來台目的還是透過經濟滲透,達到對台灣經濟長遠的影響力,最終達到政治上的目的。

目前馬英九政府主導的政策,最大的危機在於,把中共的善意和承諾當真,忽略了中共在骨子裡就是一個崇尚武裝力量、崇尚強權的國家。期盼透過「先經濟後政治」緩和兩岸關係,但這只是台灣單方面的意願,不代表中共會跟著台灣的指揮棒走。

事實上,中共對台灣的經濟興趣,遠小於政治謀略,「以經導政」以經濟來影響帶動其政治謀略,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


著名經濟評論家草庵居士。

加速兩岸開放,草庵居士:台灣將步香港後塵

(大紀元記者吳涔溪採訪報導)著名經濟評論家、泛美銀團副董事長草庵居士表示,馬英九加速對大陸開放,將造成台灣的資金和技術向大陸流失,一旦台灣不再擁有歷史價值和經濟價值,中共對台政策將會丕變,台灣將步上香港的後塵,回歸之後喪失政治與經濟地位,被大陸吞蝕。以下是專談內容摘要。

兩岸同床異夢

馬英九希望藉助大陸經濟改善台灣經濟,中共則以民族主義的口號拉攏台灣,在這一點上,兩岸的互動可謂是「同床異夢」。

人們必須關注,中共擅長用經濟利益進行收買。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台灣必須有強大的信心,如果台灣不自強,輕易喪失人格,喪失本質的東西,不僅國際社會無法協助台灣,得到的利益也非常短暫。

兩岸打算簽署經濟框架協議,但值得關注的是,當兩岸商業出現糾紛的時候,大陸的司法腐敗,沒有獨立的法院,容易形成不公平的審判,在協議的框架下,台灣沒有能力保護商人和投資者,將來吃虧的還是台灣。

過去一年來馬英九選擇向中共靠攏,無助於實現競選承諾。大量陸客來台並未帶來決定性助益,反而可能造成情治人員滲透,在經濟上,大陸的經濟與技術與台灣有相當大的差距,當你完全開放,讓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流到大陸去,等於是掏空台灣。

表面上,目前海外投資的資金有回流,但是長期來看,損害台灣整體。當台灣的資金和技術都轉移到大陸,不再擁有歷史價值和經濟價值,中共對台政策就會用另一種態度。

就如同香港回歸後,政治地位並未獲得提升,經濟也沒有轉好太多,反倒是,經濟地位逐漸地被大陸吞蝕,台灣未來也會逐步走上這樣的路。

以我個人的觀點,馬英九現在的眼光是比較短淺,不如李登輝時代,也不如陳水扁時代,在這時候過多地向大陸示好,可能短期會有利可圖,但是長期來看,無助於台灣經濟的改善。

台灣民眾做主

馬政府最大的迷思在於自覺台灣弱小,不足以和中共抗衡,希望透過向中共示好,佔到便宜。實際上,民族和國家之間,不在於弱小與否,即使再弱小的國家,也毋需向強大的鄰國投降。

馬英九作為中華民國總統,首先應保證自由、民主、人權制度的存在,這是台灣和大陸最大的差別。但是如果按照目前馬英九路線走的話,難保台灣不會淪為香港第二,這一點是非常悲觀的。

畢竟台灣是民主社會,不管中共如何挖苦台灣的民主制度,但擺在眼前的,即使是前總統陳水扁出現貪瀆問題,仍受到台灣司法審判,但中共這麼多洗錢領袖和國家元首,根本就無法審判。

所以,我還是相信台灣百姓對民主自由的追求,台灣的老百姓應認清,中國大陸和台灣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制度,台灣的民主經驗非常寶貴。如果馬政府在這一點上有所偏離,相信台灣百姓出於維護政治制度,透過兩黨競爭機制有新的選擇,糾正目前的錯誤。

◎◎◎◎◎◎


旅美民運人士楊建利。

陸資來台 楊建利:當心腐敗風氣也進來

(大紀元記者吳涔溪採訪報導)在馬執政週年,越來越多人拿香港比擬台灣的前途,旅美民運人士、哈佛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楊建利表示,以陸資進入香港,造成香港腐敗的現象來看,陸資來台應重視制度性防範,同時要特別留意陸資對媒體的掌控。以下是專訪內容摘要。

陸資來台短期內會對台灣經濟增長起到正面推動作用,但是以香港為例,陸資入港後,再加上中國官方政治勢力的介入,原本廉潔的香港,在短短幾年之間,逐漸地腐敗。

陸資在中國大陸習慣按照和官員搞腐敗關係的方式進行商業活動,加上中國大陸不是正常市場經濟的運作模式,充滿了不確定因素,台灣的法治及當政官員是否會受到陸資影響,把壞的風氣帶進來,這一點相當值得觀察。

過去陸資在美國等法治國家並不成功。現在轉到非洲,非洲同樣是人權災難帶來的低成本,不需要考慮勞工權益和環境保護,經濟成本很低。現在陸資來台,是否會如魚得水或因不適應而撤資,這是測試台灣是否堅守法治,我們拭目以待。

事實上,中共開放陸資來台有一定的統一步驟,帶有政治任務,這種政治任務首先表現在統戰作用上,透過資金流入使得台灣的商人和民眾更願意向大陸靠攏,最終走向統一。

其次,香港的經驗告訴我們,陸資進去後,媒體慢慢會被買通。或許不是透過收購媒體,而是用買廣告的方式,讓媒體習慣於依靠陸資的廣告收入,等到依賴日深,就可左右其報導內容,以撤廣告作為威脅。如此,台灣的新聞自由將受到陸資的侵蝕。

陸資來台不一定是壞事,但是台灣民眾要運用手中權力對陸資進行限制,涉及到台灣的安全問題,不只是國防,還包括環保、投資環境、言論自由等,加以限制。

◎◎◎◎◎◎


香港民主黨主席司徒華。

盼馬出席六四週年紀念 司徒華:不來令人失望

(大紀元記者耿豫仙、吳涔溪採訪報導)今年是六四事件20週年,預估全球各地將擴大舉辦紀念活動,例行性參加六四紀念活動的馬英九,今年是否出席或發表感言,格外引人關注。

20年前因六四事件成立支聯會,現任香港民主黨主席司徒華接受採訪時表示,六四的20週年紀念快到了,從前馬英九參加過六四紀念活動,今年他會不會參加,會不會對六四表示意見,顯得格外的重要。司徒華略帶憂心表示:「馬英九若是沒有參加,台灣及香港的民眾會感到很失望。」

曾參與六四民運,其後移居美國的旅美民運人士、哈佛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楊建利在採訪中,同樣呼籲馬英九應該對六四表態。他表示:「在兩岸加速開放的今天,兩岸的體制仍然充滿了不對稱性,台灣民眾特別應該關注六四的意義,馬英九更應該表態。」

楊建利說,六四當初喊出的口號「爭民主」、「爭自由」、「反官倒」、「反腐敗」,越來越成為現在中國大陸民眾的主流話語。中共的腐敗和剝奪,每年有近十萬起的群眾抗議事件,幾乎四、五分鐘就有一起。

他認為,紀念六四民運就是要讓民眾去反思,如果中共當初接受民運的訴求進行政治改革,而不是進行屠殺的話,中國就會在民眾的監督下改革,不會出現中國現在全面的腐敗。中國政治制度的改變,才真正有利於兩岸的交流。

目前全球都在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的迷思中,以為中國可以拯救全球的經濟衰退,楊建利說:「我們紀念六四也是要提醒大家,中國的經濟模式是畸型的,未來將帶來巨大災難。」

馬政府近期推動兩岸經貿交流,並準備簽訂兩岸經濟框架協議,根據香港過去的經驗,他提醒台灣政府,兩岸經濟互相往來,可以相互受惠,但不等於在政治上要改變立場。

司徒華也強調,台灣是一個民主社會,應該對當前中國的獨裁專政是了解的,不能因經濟利益而忘了批判大陸的獨裁專政。

◎◎◎◎◎◎


資深媒體人吳葆璋。

台商西進血淚,吳葆璋:馬政府與媒體應揭露

(大紀元記者吳涔溪採訪報導)前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中文部主任、資深的媒體人吳葆璋,從歐洲的角度觀察台灣,馬英九政府和大陸談經濟,應首先揭露過去大量台商在大陸經商傾家蕩產、受到坑殺迫害的案件,但是台灣政府並不在意,台灣媒體也很少報導,這是相當不明智的。以下是專訪內容摘要。

馬政府執政週年,最大的問題在於如何與中共打交道,不和中共打交道似乎不行,但是完全按照中共的要求似乎又有問題。在歐洲人眼中,與中共打交道最好有一加一不等於二的準備,記取一個原則,千萬別輕信中共。

國民黨在與中共對談同時,應總結過去和共產黨打交道的經驗教訓,在兩岸問題中,多和在野黨溝通協商,不能執政黨一家說了算,必須和在野黨及社會大眾謀求最大的公約數,在這基礎上採取行動,可以避免掉入圈套。

和中共簽訂協議或是開啟新的關係,絕對不要有黑箱作業,在野黨和執政黨應共同維護台灣利益,協商過程必須完全公開透明。

在兩岸的交往上,台灣不僅要重視國民經濟和軍事等「硬實力」,尤其需要重視民主、自由、法治、人權「軟實力」的展現。

事實上,兩岸根本上不是統獨問題,而是政治社會制度問題。如果在政治制度上,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見,兩岸關係不會有長足的發展,總是不斷地有麻煩和威脅產生。相反的,如果兩岸在政治制度上趨向一致,統獨問題會迎刃而解。

希望台灣在和中共打交道的過程中,多展現軟實力。事實上,中共不怕軍事上的硬實力,怕的是台灣的民主制度。台灣這套民主制度絕對不能被中共消滅或是溶化掉,一但被消滅,中華民族的歷史將往後倒退好幾步。

此外,在和中共打交道過程中,還要認清一個事實,中國的市場經濟和台灣認知的市場經濟,根本不是一回事,天底下沒有中共這種市場經濟,少數的資源掌握在公部門手中。台灣社會如果認清不了這一點,在兩岸協商過程中,容易錯估情勢。

同時,和大陸談經濟,應首先重視過去大量受害台商案件的揭露。曾經在拜訪台灣的過程中,獲悉台灣有為數眾多的公民因投資中國受到坑殺、甚至傾家蕩產,但是台灣政府並未積極處理,也很少看到台灣媒體大幅報導,在兩岸經濟交流這麼頻繁下,掩蓋事實是相當不明智的。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