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明將玻璃總經理林肇睢行動愛台灣 投身環境公益志業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品竹/專訪)「台灣按怎看、按怎水(怎麼看、怎麼漂亮 ),為什麼每一次颱風豪雨來就群山變色?咱們的蝴蝶、鳥仔、昆蟲種類這麼豐富,為什麼數量卻愈來愈少?」為讓台灣這個美麗島嶼再現婆娑情境,台明將玻璃總經理林肇睢展開了環境公益志業,以行動力來建設家園。

草地囝仔(小孩 )出身的林肇睢,對於周遭環境的變化是非常敏感的,因為業務必須行腳世界,看盡各國湖光山色奇花異鳥,但感動他的不是山水本身的美麗,卻是別人對環境、生態保護和保育的用心;相對於曾經是「美麗之島」的台灣,不斷的被糟蹋、蹂躪,令人心疼,他決定沒有抱怨、沒有口號,以實際行動來愛這塊土地。

林肇睢感嘆的說,台灣是多颱多雨的海島,每次颱風豪雨過後,新聞呈現出來畫面,總是令人怵目驚心的滾滾土石流,還有災民一雙雙令人鼻酸的待援眼神,政府年年檢討、民眾年年責罵,但十幾年來又改善了什麼?高山蔬果愈種愈高、檳榔樹還是盤據多數山坡地。

林肇睢認為,與其抱怨政府、責罵他人,結果情況還是每下愈況,未曾改善,不如就從自己開始,投入環境公益及環境教育。因此,他直接在彰化漢寶買下五.六公頃的濕地,在南投國姓租下七十公頃山林地,開始他的「環境公益」志業,堅守不砍、不伐、不藥,希望經過時間的休養生息,讓這裡成為大自然生物的天堂。

林肇睢租下的山坡地,當時早已被濫墾、濫伐到「山不山、林不林」,租用後,只在駁坎、排水等地方採取生態工法,對原有植物採取不砍、不伐、不藥的「放生」原則;如果是已被濫墾到空無一物的裸地,就種上符合台灣四時季節的台灣原生樹種及具有誘蝶、誘鳥的花草樹木。經過幾年下來,現在能看到的是綠意盎然、鳥語花香、蟲聲唧唧,成為自然生物棲身的天堂。

林肇睢也利用這裡原有的小木屋,整建了「忘塵」、「無憂」、「思源」山莊,一度還被朋友質疑,「是不是要開山林咖啡及民宿」?這樣不是會引來更多人潮上山干擾生態,根本就違背當初保育生態的初衷?

林肇睢笑著說,山莊是將來準備供給文學家、藝術家、工藝家等,在這裡不受干擾的創作,並且提供小朋友戶外生態教育的教室使用,但就是不開放給觀光客來這裡喧嘩。他說:「只有頭頂天空、腳踩泥土、耳聽鳥語蟲鳴、身體感受輕風吹拂、眼看手摸花草樹木,完全置身在大自然環境中,去感受大自然給人的舒暢,人才會由衷從心底愛護並珍惜大自然。」他就是要提供小朋友這種環境教育,從小養成對環境的「慈悲心」。

每年花近千萬 養護生態環境

國姓林地、漢寶濕地養護每年要花掉林肇睢近千萬元,雖然有人誇他不簡單,但林肇睢卻說:「我只是在做『還原自然的工作』,如果因為這樣能讓每個人多救一棵樹、多保護一種生物,長時間下來,台灣就會回復成鬱鬱蒼蒼、美麗之島的福爾摩沙。」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