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教案

文化課教材(高級):我欲仁,斯仁至矣。

【原文】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1),斯仁至矣。」

【註釋】

(1)仁:行仁,指的是走在人生的正途上。

【語譯】

孔子說:「行仁難道離我們很遠嗎?只要我願意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

【研析】

從本章孔子的言論來看,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我欲仁,斯仁至矣。」是靠道德的自覺,只要經過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達到仁。此處,孔子強調了人於道德修養的主動及自主性,有其深遠的意義。

【延伸思考】

1、什麼時候我們該擇善固執?請舉例說明。

2、為什麼有人常常明知故犯?

* * *

【相關資料】

由地方惡少變忠臣良將的周處

「周處自新」是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周處是晉代人,少時失去父教,因此不拘小節,性情粗魯,成了鄉中一害,鄉親大都不願和他交往。

一日,他見鄉親愁眉不展,便好奇的問:「天下太平,風調雨順,五穀豐收,事事如意,為什麼面有愁容呢?」父老們回答:「地方上有三害,哪能快樂起來呢?」周處便問:「是哪三害?」父老答道:「南山的猛虎隨意傷人,為一害;長橋下的蛟龍常傷人畜,又是一害;至於第三害……」父老們猶豫且害怕的說:「恐怕要算是你了。」

周處聽罷此言,有了悔改之意。便斬釘截鐵說道:「這三害我都能除去!」

於是,周處孤身進山與猛虎一番拚搏,殺死了這只傷人的猛獸。接著,他又奮身投入河中,與蛟龍搏鬥,三日三夜後,終將蛟龍斬殺。當時,鄉親們以為三日不歸的他已經死了,想到三害俱去,大家歡慶不已。此時,周處正好歸來,這一幕深深處動周處的內心。

當時,周處耳聞陸機、陸雲很有才學,便想拜他們為師。周處問陸云:「我想改過自新,但是年紀已大,不知來得及嗎?」陸雲鼓勵道:「古人以朝聞夕改為貴,人患志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

正所謂「有志竟成」,從此,周處刻苦上進,勤學又有文思,加上注重自身修養,僅一年,他的名聲就和以往迥然不同,最後被舉薦出來做官。

周處為官三十餘年。在任時,他克盡職守,很有政績。此外,他為官清廉,剛正不阿,自然得罪惡勢力。有一回,有心人故意推舉他去邊疆征討,有人規勸周處推辭,但是周處堅決獻身沙場,最後,因惡人陷害,以身殉國,死在戰場上。

【課後作業】

請說說看這個故事給你的啟示。

(提示:周處勇於改過,由一個地方惡少轉變為忠臣良將,忠於國事,給後人很大的啟發: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立志改過,從善如流,有志者事竟成,前途終究是光明美好的。)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