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六龜新發重傷痛 重整家園迎陽光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旭昇高雄縣23日電)莫拉克風災,帶給六龜新發村莫大的傷痛,災民在災難中彼此安慰、鼓勵,在痛苦中學習生命的功課;大量志工湧入救災、復建家園、捐獻,在痛苦中呈現生命的光輝與再生的力量。

土石流是高雄縣六龜鄉重災區新發村民永生難以磨滅的傷痛。新開、新發兩地區鄉親埋在斷垣殘壁的亂石土堆中。瞬間的山崩土石傾洩而下,讓34名部落居民天人永隔。

回憶起洪水土石來臨之際,前高雄市總工會理事長陳政吉說,「人生活到60歲,沒想到風災會這麼恐怖,聽到下大雨的水聲,就隨時準備逃命。」

六龜鄉溫泉觀光協會秘書長黃智隆最感恩的是國小同學潘勝億,「要不是他機警喊我逃命,恐怕現在我已經不在了。」兩人在在災後第 9天首度相見,恍如隔世,兩個大男人擁抱,也不禁掉下男兒淚。

當時,他沿著新開路撤退,沒想到惡水已經阻路,橋梁也斷了,父親、妻子、小孩都在橋的對岸,黃智隆心急如焚。「轟」的一聲,他經營的民宿小木屋瞬間被沖倒,災後在 500公尺遠的荖濃溪口被發現,從河口樹木的土石痕跡觀察,當時的泥水、土石量相當龐大、恐怖。

外援物資在災後第 6天才進入山區,空窗期間,村民大家同舟共濟,在斷裂的新開橋頭製作震驚社會的「死亡32人 SOS」看板,用彈弓夾字條射出信息,企圖把孤島災情傳出,外援不來,大家只好自己來。

村民有製作鋼索流籠的技能,但要如何將鋼纜固定到波濤洶湧的巴斯蘭溪對岸?黃智隆的弟弟在斷橋這頭,透過釣魚甩竿,費盡千辛萬苦,一絲釣魚線終於成為鄉親的生命線。

便道搶通後,擁有四輪驅動功能的汽車,成為逃生的利器。在六龜市區開設瓦斯行的劉逸丰,義不容辭趕緊回到新發村,協助撤退鄉親幼兒,從山區到封閉的六龜隧道口,來來回回算不清接駁載送了多少趟。

劉逸丰的吉普車因油料用罄拋錨,救人急如星火,住美濃鎮的修車廠老闆楊京育獲悉,義不容辭馳援。「冒著一個輪胎深的泥水進入六龜災區,需要把心臟放一邊,開完車再把心臟放回來。」楊京育這樣形容。

劉逸丰說,「每位新發村民都會相互幫助」。災後確實可以看到,大家一起協助架設竹橋、繩梯,跋山涉水開闢返鄉之路;路斷了,小發財車與機車就是接駁車,隨手一招,大家都可以搭乘。

國軍部隊陸續進入重災區消毒、開路、清污泥、挖掘遺體。救援開始初期,物資運補不易,災民黃義雲義務提供自家給官兵夜宿,並成立前進指揮所,以利救災。他說,「天助自助者」。

官校73期畢業的黃智遠在現場指揮士兵,吃乾糧、挖遺體。「大家可以體會災民的心情,只想共同分攤痛苦,希望早日讓罹難者出土。」10天來,在高溫與臭味中揮汗,看著一具具遺體順利被開挖,這些士官兵學習與承受的生命功課,已經超乎年齡。


六龜鄉新發村新開部落災區挖掘行動持續,國軍承受巨 大的身心壓力。看著國軍弟兄在亂石堆試圖挖掘親人遺 體,敦厚的村民也不忍苛責在最後期限827前挖畢。 //中央社

新開災區的挖掘行動持續進行,由於總統馬英九已定下達 827挖畢的時間表,國軍承受巨大的壓力。看著這群與自己孩子同齡的弟兄,在7、8公頃的亂石堆試圖挖掘罹難者遺體,敦厚的村民也不忍苛責。

住新開部落的六龜鄉代表會主席潘星貝,自己也是受災戶,但他沒有時間悲傷,與妻子粘瓊云及全家總動員,協助村人復建家園、整理賑災物資。他說,「國軍的用心及盡力,我們完全看在眼裡。一切以保存遺體完整為主,才能安慰死者在天之靈。」

一場天災,讓所有受災、救災的人,心都連在一起。救災進度仍持續,復建家園仍路迢迢。隨著破損道路持續往更深山挺進,希望之路就無限延伸;黃智隆說,「荖濃溪帶走了我們的鄉親,但我們世居於此,不會放棄荖濃溪,六龜是我的家,一定會重整家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