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丛谈》撷选

曲艺丛谈(51):怎样写通俗文艺(13)

写“小调”(上)

人气 2

前言:
现在讲怎样写小调和地方戏。“通俗文艺”,可以分做两种,一种是口传的,一种是写作的;写作的是“大众文艺”,口传的是“民间文艺”。

“民间文艺”重要的有两类:一是民歌,二是民间故事。比方我们的母亲、外婆讲相传很久的故事给我们听,或唱民歌给我们听,如果我们用笔把它写下来,就是民间文艺。民间文艺是自古已有的,无须创作。

“通俗文艺”还有一种是“章回小说”。这类小说各位看得很多,像《三国志》、《水浒传》、《红楼梦》等,都是一开头就是“话说…”,末尾总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遇到人物出场就用“正是…”这么许多形容的句子来描写一番,说书的人特称这一类的话为“赋”或“赞”。

现在把通俗文艺当中的“小调”与“地方戏”这两个部分大略的讲一讲。

小调起源:
一、<叹五更与十二时>:

“小调”的起源也像以前讲过的“弹词”一样,是起于“变文”,起于敦煌石室的手抄本。因为敦煌石室中有<叹五更与十二时>,那是最早的<五更调>,也都是小调的起源。它过去在敦煌是作为佛教宣扬之用,到后来才作为他用的。

二、冯梦龙《挂枝儿》:
明冯梦龙着《挂枝儿》是模仿民歌作成的。如近人王希坚所着的《民歌百首》也是模仿民歌作成的。

三、明代一绝:
明代的小调可称古今一绝,这是中国丰富的文艺遗产之一。中国古来文艺的兴起都是去芜存菁,每代有其特点在。比方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元朝的曲,明朝的小调。小调又称“小曲”,都是最好的典型代表。

文艺形势发展到最后往往衰歇;比方唐朝的诗是最好,但是到后来都变样了;因为以前是“写”诗,到后来却成为“做”诗,只是用词藻来堆砌,没有生命而不是灵活的了。这样一代一代的演变,每代都有独创的东西出现。

明代小调的代表作有《玉谷调簧》、《词林一枝》等,在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里曾经谈到,这两部书藏在日本内阁文库中。因为中国以前看不起小调,而外国却还留着中国的文学遗产。当时因为中国文学要讲“文以载道”,对于民间文艺充斥的“靡靡之音”自然就忽略了。

四、《霓裳续谱》和《白雪遗音》:
《霓裳续谱》和《白雪遗音》是清朝的两部书。《霓裳续谱》是清乾隆年间印的,编者叫王廷绍,比较容易买到。《白雪遗音》是道光年间华广生编的,原本没有排印,因为中间有许多猥亵俗情。后来郑振铎编了《白雪遗音选》,将这些淫猥部分扬弃,汪静之后来也编了一本《白雪遗音续选》。

从上面看来,我们可以知道小调在明朝是十分盛行的,直到清朝还是一样。

﹙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