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粉诚信危机 7成受访者拒买

人气 7
标签:

【大纪元2011年03月01日讯】近日,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市场调查,近七成被采访者表示不会选择国产品牌奶粉。洋奶粉成为了许多爸爸妈妈的选择。很多内地民众在香港、澳门大量购买进口婴幼儿奶粉,导致港澳地区“奶粉荒”。一时间,国产奶粉和整个乳制品行业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继2004年安徽爆出蛋白质含量不足的“大头奶粉”后,2008年又有三聚氰胺风波,之后还有激素奶粉导致婴幼儿性早熟,以及奸商利用废弃皮革加料的“皮革奶”。

据南方都市报导,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表示,2010年国内婴儿配方奶粉的产量下降,估计下降量在12%-13%。

据统计,2010年中国婴幼儿奶粉的供应量达到56万吨左右,其中国外品牌婴幼儿奶粉的提供量已经接近半数,上升明显。

北京某母婴用品专卖店店长李童表示,该店国内和进口的奶粉加起来一共30多个品牌,现在销售量是进口奶粉占到七成左右,国产奶粉占到三成左右。

民以食为天,尤其婴幼儿奶粉,可以说承载了一个家庭的希望。由此也决定了家长在选择奶粉时,会对安全性提出不容商量的高标准和高要求。直白说,中国消费者之所以选择较贵的进口奶粉是一种被迫和无奈,还不如说是看中了安全,买的是“放心”、“安心”。

“问题奶粉”中当局的角色

2010年7月,河北“三鹿奶粉”阴云未散,超标三聚氰胺奶粉再次“现身”青海、甘肃、吉林等省。据调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主要涉及有不法份子,私自收藏了2008年未销毁含三聚氰胺奶粉,经加工后再出售图利。

当局在一系列的“问题奶粉”中处于什么角色呢?《华尔街日报》报导指出,北京对三聚氰胺丑闻严重掩盖。中国记者被警告不得报导牛奶案的细节。

受害者家长赵连海以民间网站“结石宝宝之家”的形式调查、公布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相关信息。2009年12月17日被逮捕。2010年11月10日被以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半。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有两名官员早在被处分前已异地任职,甚至还升了官。资料显示,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原副司长鲍俊凯,2009年3月因毒奶事件遭受行政记过处分,但已于2009年12月20日,担任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兼党组书记职务。实质上比在质检总局时还升了半级。

而被河北省纪委2009年3月给予行政记过处分的河北省农业厅原厅长刘大群,早在2008年11月就调任邢台市担任市委副书记,并在2009年1月当选邢台市市长。

中共当局指挥下的法律制度无法为受害者伸张正义。分销和生产毒牛奶的犯罪人当中只有少数人受到严格处分。两人被处死,更多人被放过。

对此,不少网民认为不可思议,说这种做法“太不顾老百姓的感受”,太“荒唐”。也有不少网民称“见怪不怪”,已经“习以为常”。

对于过去的丑闻,中共的反应一直是用政府的盾牌来保护产业,在这样的环境下再出现欺骗行为也不会让人惊讶。无论是企业的道德水准及责任,还是安全监管的严密度,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都与消费者的要求相距甚远。

面对市场下滑,有人发出了惊呼:该如何拯救国产奶粉? 有网络评论指出:“还是让市场来说话吧。家长们放弃国产奶粉,也许会打击民族企业,但支持民族企业不该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乃至生命来做代价。诚信就该成为诚信者的通行证,失信就该成为失信者的墓志铭。”

相关新闻
中国毒奶粉民事诉讼首次开庭
三鹿毒奶粉案:为什么要处死两个农民?
熊猫毒奶粉流向 海基会不了解情况
“三鹿毒奶粉案”引发纽华人商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