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臣

清官轶事录︰“循吏名儒”秦维岳

秦维岳(1759-1839年),字觐东,号晓峰,清代兰州后五泉人。秦维岳自幼受家庭熏陶,七岁发蒙,诵读不已,并立志廉洁自身,以身报国。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秦维岳中举,复入兰山书院,受业于狄道(今临洮)吴镇,出入经史,兼及古诗文,学业大进。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考中庚戌科进士,初选翰林院庶起士,改授国史馆编修,后任都察院江南道御史、兵科给事中等职。

秦维岳在充任都察院江南道御史、浙江道御史、兵科给事中期间,上疏力陈漕运积弊,提出改良漕政的措施。鉴于各省拔贡赴京朝考时间不能整齐划一,以致等候迟误之累的弊端,上疏请求统一朝考时间,方便考生,有利于选拔人才。

他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时,严肃考场纪律,认真批阅试卷,秉公识拔人才。他贵为翰林,但生活清贫,朝服破了,用宣纸粘补破洞,染上蓝色。一次被嘉庆帝隔窗看见,暗记于心,遂派他出任湖北盐法道。

秦维岳两任湖北盐法道,并署布政使、按察使。在任期间,秦维岳整肃吏治、裁汰陋风,修明政治,体察下情,使全省吏治刑狱肃然一清;应用先教化后刑罚的手段整理盐务、钱法,裁汰陋规,遏止了贩运私盐、盗铸制钱的歪风;同时,振兴教育,奖掖人才,他捐献养廉银数千两建江汉书院、勺庭书院,资助举人会试旅费,四任湖北乡试提调、监试官,革除宿弊,为国选贤。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他因母病逝回兰州守制,再未出仕。一直兴学从教,培育人才,热心公益事业,续修县志。他向陕甘总督长龄等建议,并率先捐银千两,创建兰州府立五泉书院。

他先后被聘为兰山、五泉两书院山长,辛勤课训士子。他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德才兼备,“先品行,后文学”,要以礼法约束自己,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他赋诗训勉学生:“惜阴当趁中年进,砥行惟从介节先”、“濂洛精言须妙悟,邹枚巨制足师承”,培养出张廷选、陆芝田等一大批有为之士。

秦维岳虽身居高位,但少有官场积习。他“壮岁悼亡,即不置姬侍,虽官盐䇲,自奉一如诸生”。他妻子亡故后,终身再未续娶,其高风亮节至今令人嗟叹,被誉为一代“循吏名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