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位宝鸡朋友倾心交谈的故事

真相深入民心 世人觉醒大潮系列回顾

人气 3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05月18日讯】这一位是宝鸡人,开门见山地和我们聊起来。他说自己是搞机械的,看到一些社会现状也不太理解,比如说现在楼市混乱,不像正常社会的管理方式。他说:“如果政府领导有方的话,一个中国人工作15年是可以在任何地方买得起房子的,但现在好多人一辈子都买不起房。腐败的事也太多,每年都有大批贪官落马……”谈到这他无奈地说:“由于生活压力大,对现实的抱怨与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剪不清,理更乱’。想想算了,普通民众也无力改变命运。”

我问他看过《九评共产党》这本书吗?他说没有。我告诉他《九评》这本书是2004年底在海外大纪元发表的,书中第一次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层面深刻的剖析了共产党的本质。很多人说:看了《九评共产党》,彻底惊醒了,这可真是一本奇书,让我们彻底摆脱了精神枷锁,认清了这个党反天、反地、反人类,和传统道德格格不入的本性……

有的中国人说:通过阅读《九评共产党》,把先前零碎的思路串了起来,认清了共产党是通过对全民族的“洗脑”来达到其控制人民的目地,过程中它破坏了人的善念以及中华传统文化。

紧接着,一个退出党、团、队的大潮在海内外华人中兴起,很多人在了解法轮功真相和“三退”真相。我给他讲了甘肃省某县一个局的党委书记的故事。不久前,这位党委书记想对法轮大法作深入了解,看了《转法轮》。过了几天,他非常感慨的对手下人说,《转法轮》中没有一句反华的言论,字里行间都是修炼做好人的道理。共产党整天喊叫“说真话,办真事”,为什么就以暴力疯狂迫害呢?我们都被党给蒙骗了。之后,他不但退出邪党的一切组织,还为妻子、儿女做了“三退”(退出中共党、团、队)。去年5月份,他还辞去书记职务,提前退休……

后来这位宝鸡朋友说他姓王,愿以“王天成”的名字“三退”。并希望我们继续保持联系。

传统文化中的做人理念(文章节选)

在中国,自古以来人们把道德修养看的极其重要。

儒家认为,人之所以为人者,在于人有道德,德是人的立世之本。《大学》的首条要求人修明其德,而且是先修己德,再由自己的修德,理性推及于人,“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儒家的经世济民学说和修身传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成为社会所维系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使社会道德维持在较高水准上。

《诗经》说:“上天生育了人类,万事万物都有法则。老百姓掌握了这些法则,就会崇尚美好的品德”。

孔子提出了“以德配天”,要遵循仁、义、礼、智、信及“克己复礼”等道德原则,强调注重调整天人关系、人际关系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建立起圆容的、安定的、和谐的社会秩序,倡导人们修成君子以至成贤成圣。孔子还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德治与仁政也是以个人修养为前提的,立德和修身是摆在第一位的。修身是方式,立德是目的。立德修身是进行道德修养、完善人品操行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孟子提出道德是天赋的,是人心所固有的,且天心与人心相通,认为每个人都具备善良天性和品德,如果能够保持德性和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那么“人皆可为尧舜”。

这里孟子指出做人应有的四种德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此“四端”正是仁、义、理、智“四德”的基础,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皆具有的善德渊源,也是人性的价值所在。君子要“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上》),这里孟子是说,修身是知天、敬天,达到崇高境界、具有博大仁爱胸怀的必由之路。孟子提出了内向修养理论,而不是向外找,要坚守自己的良知、本心,做人做事讲原则、讲正气,就能做到“充实而有光辉”,感化别人一道行善,以达到至善的境界。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些人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而真正的君子每天都要省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和起心动念是否符合天理,如果不修德,就会放纵个人的欲望,就会因迷失自己而堕落。因此,先贤们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找回人们迷失的善良本性。每个人都有善恶两种因素,抑恶扬善就要严以律己,绝不能随波逐流。通过教化,善性是完全可以回归的。

因此,君子的责任就在于帮助、唤醒人们找回良知本性,使他们回到正道上来。立德修身的要求是做人要诚实守信、正直善良、谦虚忍让,因此,要倡导多读圣贤书,修去个人的私欲和一切不正的因素。儒家修持身心所体现的更高人生价值,目的是兼济天下,经国治世,造福于民。

历史上的贤德之士都是修身自省的典范。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都是古代圣人,他们都是经过严格修身而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同时他们的道德实践又建树了“博施于民而济众”的功业。使民风淳厚,是人心向善的结果。

孔子和他的学生都非常重视反省自身,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始终重视修身,最后才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孔子还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见到有德行的人就要向他看齐,见到有人做的不好,也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情况。他强调有过必改,主张“过则勿惮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他本人非常欢迎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并认真改正,孔子到陈国时,陈国的司寇批评孔子有偏私的心,孔子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一个人闻过则喜已经不易,而孔子把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作为幸福之事,实在是圣人之举。孔子看到颜回“不迁怒,不贰过”,更是非常赞赏这种闻过则喜、知过必改的可贵品质。扎实的修身基础,正是孔子及其学生们在任何环境中能够矢志不渝的实践和弘扬道义的原因所在。

转自《明慧广播电台》
http://www.mhradio.org/showprogram/3225.html

相关新闻
“我的心是甜的”
对共产主义本质及起源的深思与关注
跳出“眼见为实”看身边事
中国人民期盼的人权是水中月 镜中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