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乐曲欣赏:山在虚无缥缈间

人气 2058

【大纪元2011年07月17日讯】19世纪维也纳的作曲家舒伯特,所谱写的艺术歌曲,成为德文艺术歌曲的经典佳作。在上一个世纪30年代左右,中国也有一位出色的作曲家,以中文写作艺术歌曲,把音乐与诗歌完美结合。歌词内容或是直接取材于古典诗词,或是取材自中国的历史故事、反映时局,或是表现中国的情境与韵味……下载收听

相信听众朋友已经知道我要说的是谁了!今天节目里我们就一起来了解黄自的与他的歌曲创作--<山在虚无飘缈间>。

1932年黄自创作了中国的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歌词根据白居易的诗为主要框架,情节内容有部分参考自元朝杂剧家白仁甫的剧作“梧桐雨”;叙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整部作品份量长大,共有十个乐段:<仙乐风飘处处闻>、、<七月七日长生殿>、<惊破霓裳羽衣曲>、<宛转娥眉马前死>等等。第三段<渔阳鼙鼓动地来>是许多爱乐者喜欢的一段,以男声合唱的形式描写安史之乱;营造出雄浑又紧张的气氛。而其中传唱最广、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这第八段<山在虚无飘缈间>。这段乐曲描写杨贵妃死后化为仙子,在祥云掩拥的蓬莱仙岛中和唐玄宗重逢。

【山在虚无飘缈间】 曲/黄自 词/韦瀚章

香雾迷濛,祥云掩拥,蓬莱仙岛清虚洞,琼花玉树露华浓。
却笑他,红尘碧海,几许恩爱苗,多少痴情种?
离合悲欢,枉作相思梦。
参不透,镜花水月,毕竟梦成空。

这首乐曲,以层层叠叠的轮唱句法,就像中国的水墨画一般;层叠的晕染出山色朦胧、云雾缥缈的海外仙山。曲境高远,充满遗世独立的出尘之美。杨贵妃在虚幻朦胧的蓬莱仙境中尝试着点化唐玄宗:“红尘碧海,镜花水月,毕竟总成空”!

红楼梦里,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对宝玉的点化,和这个场景真是十分相似。

黄自的旋律设计,特别重视与歌词配合:旋律的流动要与词的韵律相融,同时还要表现出歌词的意义和情感。

这部《长恨歌》,是黄自的一部未完成作品;在1932年完成了其中的七首后(第一、二、三、五、六、八乐段),由于战乱,黄自着手写作了许多抗日抗歌曲如《抗敌歌》、《旗正飘飘》等等。再要回头完成这部作品,黄自却感染伤寒,病逝于上海;得年仅34岁。经过四十年,1972年才由黄自的学生林声翕在香港补遗完成。(第四、七、九乐段)

一部作品历经四十年的沧桑,经由弟子之手完成老师的遗志,也算得是中国近代音乐史的一段佳话了!

我们接着聆听黄自的另一首代表作品:《西风的话》。我们欣赏的是管弦乐团的演奏。

黄自诞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和二胡名家阿炳、刘天华一样都是江苏人。(注:阿炳介绍见本栏目第79集二泉映月,刘天华介绍见本栏目第73集空山鸟语。)成年后赴美国留学,于欧柏林音乐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理论作曲。回国后,在上海音专教授作曲。

黄自可以说是中国音乐家中第一位教授理论作曲的音乐家。除了前面提到的林声翕外,著名的作曲家刘雪庵及贺绿汀都是出自他的门下。说他是中国近代作曲界第一位导师,开启中国艺术歌曲的先河,可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接着我们欣赏黄自另外两首作品《踏雪寻梅》,及依据宋代词家王灼的词谱曲的作品:《点绛唇--赋登楼》。前面提到的,黄自最擅于把词境、歌词韵律美和旋律完美搭配,在这两首歌曲中,听众朋友可以细细领略!其中《踏雪寻梅》以生动跳跃的曲调描写雪晴后,骑着小毛驴外出赏梅的情景;既富有生活情趣又充满着诗情画意,是很有中国韵味的小品佳作。

【踏雪寻梅】 曲/黄自 词/刘雪庵
雪霁天晴朗,蜡梅处处香,骑驴坝上过,铃儿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

【点绛唇--赋登楼】 曲/黄自 词/王灼
休惜余春,试来把酒留春住,问春无语,帘卷西山雨。一掬愁心,强欲登高赋。山无数,烟波无数,不放春归去。

黄自在他短短34年的生命中,为全世界华人留下了许多温暖、慰藉人心的旋律。我们在感动之余,也要向他致上敬意与谢意……

相关新闻
中国古典乐曲欣赏:水仙操
中国古典乐曲欣赏:风雨
中国古典乐曲欣赏: 暗香疏影
中国古典乐曲欣赏:紫竹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