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典名人

三位参加辛亥革命的国学家(一)

国学家革命雄杰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

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翻开了中国现代史新的一页,又赋予传统精神,这是一场中国人的民主宪政运动,铺天盖地而来,具有恢弘、广阔的气度。这场革命运动有社会各阶层民众的广泛参加,当然少不了传统中国社会的支柱:士君子。章太炎、黄侃、熊十力等三位著名的国学家,可说是忧国忧民君子典型,三人又都曾经亲身参加辛亥革命,堪称为革命家。而作为国学家,个人脾性之外,因深受传统精神的熏陶,自然也具有诸多传统士人的性格及思维特征。由此也可见,当代民主宪政与传统精神、文化是可以相容无间的。

革命雄杰

1900 年7月,改良派人物唐才常、汪康年在上海召集“中国议会”,邀章太炎参加。而章却在会上提出“反清排满”的主张,引起一片哗然,遭到入会者的反对。章太炎断然退出“中国议会”,还剪去辫子、身着西装,在大街上行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件事是章太炎人生历程的一个重要转捩点。此前,太炎与各派的关系虽然有点若即若离,但却从来没有认同改良派或洋务派保皇、保满清的观点。1897年,章太炎曾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而受到通缉。1898年的时候,章太炎受聘于洋务派要角张之洞,在武昌为张编辑《正学报》,与康、梁论战。后来,发现张之洞并不反清、也不可能反清,就弃张而去。

不久,章太炎旅居东京,经梁启超的介绍,章数次与孙中山面晤,对孙的主张大为钦佩和赞赏。其后,章太炎回到上海从事革命活动,常在《苏报》发表文章,与保皇派论战,并宣传反专制的民族、民主革命。《苏报》案(见下文)之后,章太炎又回到东京。在多年遍观国内政治人物之后,章最佩服的政治领袖还是孙中山,经仔细观察和考虑,章太炎决定加入同盟会。不久即受聘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主编和发行人。

1903 年黄侃就读于武昌文华中学堂,与宋教仁是同班同学。那时,年十七岁的黄侃即赋革命激情。经宋的介绍,又结识了正在两湖书院读书的黄兴。1905年8月,同盟会在东京成立,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黄侃此时加入同盟会。黄侃为《民报》撰稿,其宣传革命的文笔功力雄厚,深得主编章太炎的赏识,二人由此结下师徒之谊。此后不久,黄侃因遭母亲丧事回老家湖北蕲春,即在国内参加革命活动。黄的一篇雄文《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引起《大江报》遭查封事件(见下文),这件事被看作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线之一。

熊十力是湖北黄冈人,早年抱着忧国之志从军。1906年2月参加日知会,后又与革命同仁组织以黄冈籍日知会成员为主的黄冈军学界讲习社,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日知会本是圣公会武昌高家巷圣约瑟教堂的阅览室,在胡兰亭、刘静庵等人的组织下,实际上又成为一个讲说时事、宣传反清革命的重要机构。(参阅川村规夫《日知会的革命活动》,《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4期)日知会的活动,为后来文学社、共进会的成立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两个团体的许多成员都曾是日知会会员。武昌起义即为文学社、共进会所发动,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

( 二零一一年六月六日)(未完待续)@

--转载自黄花岗杂志第三十七 、三十八期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