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间一个讀书人:章太炎 黄侃 熊十力

三位参加辛亥革命的国学家(一)

国学家革命雄杰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
行 易
font print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

波澜壮阔的辛亥革命翻开了中国现代史新的一页,又赋予传统精神,这是一场中国人的民主宪政运动,铺天盖地而来,具有恢弘、广阔的气度。这场革命运动有社会各阶层民众的广泛参加,当然少不了传统中国社会的支柱:士君子。章太炎、黄侃、熊十力等三位著名的国学家,可说是忧国忧民君子典型,三人又都曾经亲身参加辛亥革命,堪称为革命家。而作为国学家,个人脾性之外,因深受传统精神的熏陶,自然也具有诸多传统士人的性格及思维特征。由此也可见,当代民主宪政与传统精神、文化是可以相容无间的。

革命雄杰

1900 年7月,改良派人物唐才常、汪康年在上海召集“中国议会”,邀章太炎参加。而章却在会上提出“反清排满”的主张,引起一片哗然,遭到入会者的反对。章太炎断然退出“中国议会”,还剪去辫子、身着西装,在大街上行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件事是章太炎人生历程的一个重要转捩点。此前,太炎与各派的关系虽然有点若即若离,但却从来没有认同改良派或洋务派保皇、保满清的观点。1897年,章太炎曾任《时务报》撰述,因参加维新运动而受到通缉。1898年的时候,章太炎受聘于洋务派要角张之洞,在武昌为张编辑《正学报》,与康、梁论战。后来,发现张之洞并不反清、也不可能反清,就弃张而去。

不久,章太炎旅居东京,经梁启超的介绍,章数次与孙中山面晤,对孙的主张大为钦佩和赞赏。其后,章太炎回到上海从事革命活动,常在《苏报》发表文章,与保皇派论战,并宣传反专制的民族、民主革命。《苏报》案(见下文)之后,章太炎又回到东京。在多年遍观国内政治人物之后,章最佩服的政治领袖还是孙中山,经仔细观察和考虑,章太炎决定加入同盟会。不久即受聘担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主编和发行人。

1903 年黄侃就读于武昌文华中学堂,与宋教仁是同班同学。那时,年十七岁的黄侃即赋革命激情。经宋的介绍,又结识了正在两湖书院读书的黄兴。1905年8月,同盟会在东京成立,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黄侃此时加入同盟会。黄侃为《民报》撰稿,其宣传革命的文笔功力雄厚,深得主编章太炎的赏识,二人由此结下师徒之谊。此后不久,黄侃因遭母亲丧事回老家湖北蕲春,即在国内参加革命活动。黄的一篇雄文《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引起《大江报》遭查封事件(见下文),这件事被看作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线之一。

熊十力是湖北黄冈人,早年抱着忧国之志从军。1906年2月参加日知会,后又与革命同仁组织以黄冈籍日知会成员为主的黄冈军学界讲习社,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日知会本是圣公会武昌高家巷圣约瑟教堂的阅览室,在胡兰亭、刘静庵等人的组织下,实际上又成为一个讲说时事、宣传反清革命的重要机构。(参阅川村规夫《日知会的革命活动》,《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4期)日知会的活动,为后来文学社、共进会的成立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两个团体的许多成员都曾是日知会会员。武昌起义即为文学社、共进会所发动,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
( 二零一一年六月六日)(未完待续)@

--转载自黄花岗杂志第三十七 、三十八期合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10月2日报导】(中央社台北2日电)国父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公开批评中共扭曲国父思想,并指江泽民曾表示愿资助她1000万美元(约新台币3亿元),被她拒绝,因为“他们要修饰,但这是愚民”。
  • (大纪元综合报导)辛亥革命10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国父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公开批评中共政权扭曲,删改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 思想,从而实行愚民政策,这令她最感愤怒。孙穗芳还揭露中共前总书记江泽民曾表示愿资助她1000万美元,用于举办宣扬辛亥革命活动,但被她拒绝,因为“他们要修饰,但这是愚民”。
  • 10月1日(星期六)下午,著名历史学家辛灏年先生于辛亥百年即将来临之际,应亚特兰大侨学各界的邀请,在亚特兰大华侨文教中心发表了他纪念辛亥革命系列演讲的第二集-“祖国在危险中”。亚市多个侨团一百五十余人参加了演讲会。
  • 100年前的10月10号,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建立。那么100年来的历史风云既成了今天的现实,中华民国的政权在台湾,而1949年由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在中国大陆。那么这两个政权哪一个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精神?辛亥革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性质的革命?它是成功还是失败?它对中国的历史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在今天有什么样的意义?
  • 然而,他们所处的情感环境和任何人并没有不同。在作出一个与众不同的选择的时候,他们一样都要面对父母双亲,娇妻幼子,要背负起许多的遗憾与伤痛,甚至面对亲人的不理解。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群青年,才有了辛亥革命,有了其后的全部历史。
  • 刚才我们谈到了中国的现状,以及当时辛亥革命前的这种社会现状,您认为这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另外,辛亥革命的精神是中华民国继承下来,还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下来了?这两个政权之间,谁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精神?那么辛亥革命在历史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
  • 主持人:刚才辛灏年先生谈到当今的国民党,您觉得有什么不同了呢?
  • 一百年前,那些掌握着中国权力资源、经济资源,支配着中国国家命脉的人,如庆亲王奕劻、镇国公载泽、协理大臣那铜等人整天忙于一件事,就是赶生日。这些有权有势的人不是到别人家送礼吃饭,就是自己家请客吃饭,为什么要请客吃饭?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这样的寿辰,有权的人一般都有很多老婆,生了很多孩子,有那么多的孩子和那么多老婆,那么多的姻亲裙带关系,生日还断的了吗?几乎天天都有无数的生日,北京城每天成千上万的生日,大家每天都在赶生日。
  • 驱除鞑虏复中华, 出师未捷岂顾家? 蒋公怀忠成孤愤, 毛贼窃国擅屠杀。
  • 辛亥百年之际,大陆掀起的孙中山热持续升温。继湖北省仙桃市六位八十高龄的老人倡议将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像取下,换上孙中山的头像后,10月15日再有云南昭通一批老干部公开发声支持倡议,再呼吁中南海撤换毛像。右派老人铁流认为这个倡议顺天意合民心、皆大欢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