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

时刻存善念 世界会改变

客气 可传染他人

曾经在网路上看过好友传来的一篇文章〈善意像颗球 丢出还会再回来〉,内容叙述一家人一起到一家西餐厅用餐。

那天客人很多,因此厨房出菜慢了些,不过餐点都陆续送了来,大家也开始用餐,只是有人吃到甜点时,男主人点的餐还没送来。因为是一家人,所以我吃一点你的前餐,你吃一点他的主菜,大家都没注意到这事。

当服务小姐送饮料来时,很不好意思地询问大家,是不是还有一份餐未送来?男主人点头回答。服务小姐很客气地说了声对不起便离开。不到30秒,老板娘带着大厨到男主人旁边,连声说抱歉,并表示厨房刚把主菜放下去而已,还要1、20分钟,问男主人能不能等一等,或者要退掉。男主人答:“没关系,我知道你们今天忙,难免会慢一些,我等一下好了,等好的时候帮我打包起来,我带回家。”语毕,老板娘跟大厨连声道谢离开。然后,原来没点餐的小朋友都有了甜点、水果与饮料。

买单时男主人惊讶地问说是否算错了,老板娘在旁边解释道:“因为你的谅解与客气,所以餐点打八折,没上桌的那一份免费,小孩子的附餐也免费招待。”男主人笑笑说:“你太客气了。”老板娘回了一句话:“因为你的客气,所以不得不让我们更客气。”最后,大家笑着离开,不因少花钱,只因客气也可以传染给别人……

善意 犹如回力球

看完这篇文章后,让我想起三年前,在一次放学时间,突然下了一场小雨。我在校园一路巡视到了脚踏车棚。当时,我看到大部分同学穿着雨衣或撑着伞,鱼贯地离开,最后只剩下约十几位男、女同学仍聚集在该处,大声交谈,不肯离去。基于校园安全考量,我随即上前问同学:“放学不回家,还在这里干什么?”因同学笑闹声加上雨声的缘故,所以听不到我的声音。于是,我放大嗓门大声斥喝同学:“放学不回家,还在这里干什么?”就在这时候同学声音突然停止,大家望着我,我又大声地重复了一次:“放学不回家,还在这里干什么?”

原本想,同学应该一哄而散才对,没想到,其中一位同学也用了相当不客气的口吻大声道:“我们在这里等雨停,不行喔!”其他同学也纷纷鼓噪。眼看场面要失控,我连忙说:“等雨停?也不要那么大声!”急忙把发难的同学找到一旁,问道:“你对师长讲话态度怎么那么差?口气又不好,你对师长都是这样吗?”结果那位同学反道:“是你自己先大声、先口气不好的!我们只是在等雨小一点再回家,又没有怎样!”

是的!确实他们没有怎样!没有闹事、也没有违反校规,只不过大声嘻笑而已,有那么严重吗?想想自己的口气确实不好,对学生不是站在关心的角度,而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大声斥责,当然容易造成冲突,所幸当时处置得宜,否则后果很难想像!

上述情况就好像前面的文章最后提到:“善意与帮助像是一颗球,当你毫不迟疑的将球丢向对你招手的人后,有天,当你也在招手时,也会有颗球飞到你手中,或者,还不只一颗。”有了这一次的经验,尔后当我面对同学时,我会特别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跟态度。毕竟,我了解到善念的重要,也因此,我会常常提醒自己“时时保持善念,环境就会跟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