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宅一族”:月薪没八千 别来烦我

人气 39
标签: ,

【大纪元2012年11月13日讯】经济不景气,中国大陆的年轻的“宅一族”日益增加。据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资料显示,2011年底,上海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35岁以下青年人约80,000人,约占登记失业总数的30%。这意味着,上海每3个失业人员中,就有1位是年轻人,而“宅一族”正变相成为一种“包袱”。

据《劳动报》报导,“宅一族”的状态,与经济结构快速变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体系不健全、青年人整体就业观念甚至父母的思想态度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舒军大学毕业两年了,目前还在待业中。他的生活“很有规律”,就是当绝大多数人上班时,他呼呼大睡;当绝大多人已经入睡时,他却精神奕奕地坐在电脑前“杀怪”。

两年前,舒军刚走出校门时,也曾到各大招聘会、在网上“海投”找工作,但结果都不如人意,找到的工作总是2000元以下的职位。

“当时我想过,先随便找一份干起来再说。”舒军说。可是舒军的父母却认为,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应该慢慢找一份好一点的,“读书花了多少钱?就为了找一份2000元的工作?”舒军父亲说,“第一份工作,3000元至少;单位最好是国企,稳定点;离家别太远,不然上下班挤公交地铁太辛苦。”

然而,“好工作”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随着“宅”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长,舒军的简历越来越苍白,工作经历一栏永远是“无”。

舒军的注意力从求职逐渐转向了网路,他的“圈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小,同学或是朋友的饭局,舒军也不愿去参加,因为话题开始格格不入。他有着大把时间可以挥霍,也慢慢习惯于伸手向父母要钱。待业2年多后,舒军的父母急了,他反而不急。他说,既然都等了2年多,那更该找体面的工作,心安理得地继续当“宅一族”。

月薪没八千,别来烦我

程颐也是个“宅男”,三年前从上海一所重点大学毕业,选择了一家研究所,当起了研究员,却因为不善处理上下级和同事的关系,一年后被单位解聘了。程颐自认以自己的学历学识,要找工作并不难,于是决定先玩半年再说。

休养半年后,程颐再找工作,要求的工资比第一份工作高出50%,约6000多元。在他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好奇怪,“我的同学那时候都基本涨薪了,平均水准也差不多。”好几家公司对程颐有兴趣,却无法接受他的薪资要求。

1年后,程颐仍待业在家,薪水要求却又涨了30%,理由依然如此。这一次,连肯面试他的公司都被“吓”走了。当街道就业援助员上门与程颐沟通,被其一句话给“噎”了回来,“你们凭啥帮助我,没8000元月薪的工作,别来烦我。”

开自备车面试,开口就提“三个一点”

“有没有轻松点的、环境好一点的、工资多一点的的工作啊?”就业援助员彭明跃几乎常常被前来找工作的年轻人这样询问。

说起这些青年人,老彭很是感慨。“现在的年轻人吃不起苦,全都想找体面工作。”老彭说,“工作没找到,活得却都挺潇洒的。”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名刚刚从就业者变成失业者的年轻人小张。

“你能想像吗,那孩子是开着自备车来面试的。”老彭口中的小张是典型的“富二代”,家里经济条件宽裕,所以中专毕业后一直也没急于去找一份固定工作。而父母也不急,总认为“反正家里也不缺这点钱。”

直到一个多月前,小张的母亲说起已经30岁的儿子时流下了眼泪,于是开口就让老彭帮忙找份正经的工作。老彭好不容易联系上了一个岗位,小张很快就开始上班了。可让老彭颇为意外的是,才过了一个月,小张就辞职了,原因很简单:“这点工资不够开销”。

(责任编辑:林琮文)

相关新闻
宅男宅女变身阳光男女
“空巢”“啃老”并存  中国赡养问题严重
啃老族从中国城市向农村蔓延
大学生毕业归巢“啃老”  英:父母要狠心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