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要闻

【311地震周年】坚强与重生(下)

——用生命诠释人类的生存价值

【大纪元2012年03月11日讯】(大纪元特约记者杨树森报导)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和海啸过后给人们留下的是更大难以解决的课题。日本政府在震后40分钟即成立灾难对策小组,各大电视台全方位的报导灾民与灾情,看不到被前呼后拥作视察状的政府官员,也看不到救援队如何艰辛救援的画面,一切考虑灾民的感受,媒体人员的行动必须顾及灾民感受包括就餐。

海啸一年过后,我们来到了宫城县石卷市的一个海边。这里仍狼藉一片,被损坏的地表建筑依然到处可见,一座座垃圾山的延伸伴随着乌鸦嘎嘎嘶哑声更使人倍感凄凉。

被挤压变形的汽车残骸(摄像:杨树森/大纪元)


地震后产生的垃圾堆(摄像:杨树森/大纪元)


汽车残骸内的遗物(摄像:杨树森/大纪元)


重视环保及资源回收的日本,在处理数不尽堆积如山的垃圾车时,也做足分类再回收利用的工序,也因此减缓了处理进度。

据现场管理员介绍,处理一座约20米高,分四层,总重量近16万吨的垃圾山,甚至需要近两年的时间。

处理垃圾(摄像:杨树森/大纪元)


稍后,我们驱车离开了垃圾堆现场赶往临时住宅区,亲眼目睹浩劫后的凄惨,欲哭无泪的感受难以言表,车内明显静了下来。

一座座临时住宅,俨然一夜间出现在了曾经是满目疮痍的大地上。这里是位于仙台市明日长町的临时住宅区,同时也是灾区最早竣工的设施群。齐备的设施,合理的铺设,舒适的环境是临时住宅的明显特征。

一排排的临时住宅(俯视)(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据仙台市市议会议员佐藤wakako女士介绍说,这次大地震后的海啸才是祸害源头。

在仙台市有四千座房屋一瞬间被海啸吞噬,非常恐怖。受灾特征还有,由于丘陵下部地段的滑坡,房屋出现错位,受损严重。

吸取十六年前的地震经验,仙台设立了《生活援助款制度》,此次灾民得以享受该制度,同时政府亦给予某种形式的援助。政府在11月通过《援款法案》。仙台将以补正预算的形式,将给予灾民房屋、院墙倒塌的援助。

不过,佐藤议员坦言,灾后最棘手的问题是废墟清除后是否在海岸边原处重建,为防止海啸的再度吞噬,从海边向内建7米高的堤坝、植防波林,百年后海岸地区变为林木区,道路,然后是住宅区。多层防护来保护市民。

仅仙台市产生的废墟垃圾一年至一年半才可以清除,之后才可以帮助邻县灾区处理垃圾。

此外,佐藤议员还特别感谢来自各地的志愿者,他们克服了很多的困难,无怨无恨的承担起了搜索遇难者尸体和清理垃圾的工作,没有报酬,更没有良好的环境。

日本政府救援的主要项目之一是火急建设临时性的住宅,解决众多灾民的居所问题。但由于重灾区属沿海地带,山多地少,要找到这样的土地并不容易,致使临时住宅全部竣工时日延迟。尽管如此,避难所的所有灾民已获安排搬入住宅区或临时住宅区。

建筑临时住宅必须要具备一些特定的条件。如必须是未经受海啸冲击同时被视为安全地带;确保上下水道工程可以顺利施工的地方;再一点就是在建设中建材的搬运畅通的地方;同时可以确保建设户数面积的地方。

到2012年 1月23日为止,日本政府在受灾最严重的3个县 :福岛县、宫城县和岩手县的898个地区建造了52,345户临时住宅。

海啸中损坏的房屋(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经佐藤议员介绍采访了一户居住在临时住宅的灾民饭塚正宏。据饭塚介绍,居住在建有233户临时住宅区的灾民分别来自受灾的三个县。该住宅区在是震后一个半月后竣工的首批住宅。房租停车场费全免。水电伙食自付,现在暂时规定居住期限为两年,根据情况可能延长到五年。

饭塚介绍说,由于受灾三县属东北较寒冷地区,防寒工事刚结束,室内终于保暖了起来。但是厨房和浴室还是比较冷。由于目前控制浴室水温的遥控器还没有配备,加热时必须走出浴室来到厨房后才能操作,这一点是最不方便的地方。

饭塚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住所,他说,虽然防寒工事已结束,这里由于是厨房并非客厅,所以有些冷,如果这里也有防寒设备就更好了。

按照中国人说,两房一厅的设计,两个睡房分别是四个半榻榻米,大厅则是六个榻榻米的面积。

房间内电器齐备,原来每户可以获得日本红十字捐赠六件电器用品。包括电视,电冰箱,洗衣机,暖水壶,微波炉,还有电饭煲。

佐藤wakako议员最后自豪的说道:日本虽然经受了地震海啸的袭击,在某种意义上讲,纵观世界,日本收容灾民的临时住宅的建设是最快的,设备精良也最完善。

饭冢正宏先生(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日本政府兴建的临时住宅的结构分为一室一厅、两室一厅、三室一厅三种。建材方面临时住宅采用的都是外墙板材,不但隔热省能源,而且冬暖夏凉,并且抗震性能达到八级以上。

临时住宅设有客厅、壁柜、厨房、浴室、卫生间。基本设备包括:煤气、空调、照明、窗帘。同时每户还可以领到日本红十字捐助的六样家用生活电器:电视、冰箱、洗衣机、电饭锅、电水壶和微波炉。住居免费,停车场免费,入住者只负担水电煤气的费用。老人和残疾人住的地方都会增设扶手,门口设有轮椅通路。

临时住宅内的风景(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由于灾情紧迫,临时住宅在初期兴建时候还是有很多不完备的地方。现在时值冬季,天气骤冷。政府开始为灾民取暖又有了新的动作。

施工人员正在忙碌,对象是针对每家每户进行的增设施工。给外墙板材加厚,同时装配双层门窗。增设挡风门,挡风窗,对厕所增设暖烘温水洗净功能,安装消火器,改装通道,停车场,增设水道防冻设备等等。

施工人员正在施工(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隔日,我们再次拜访了大友美津子家。谈话中,痛楚使她难以抑制内心的感情,时而泣不成声。在临时住宅建成之前,她们曾经有过三个月在家用车中生活的经历。

不过大友美津子已经领取了援助金,“是银行汇入到我们的账户。不管怎样,现在急需的就是资金,事实上我们受到如此帮助会更加努力的。援助金也简单快速的进入灾民手中。针对那些房屋没有完全损坏的家庭是否也可以入居临时住宅的问题,曾经有过不同的说法,但是现在也广泛地的被允许。想一想此事,日本人的做法是很平等的。即使受到政府的这样的待遇好像还能听到不满的声音,人的欲望很大的。”

大友美津子(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据大友美津子女士对灾后政府的安排表示满意,同时她还为政府打抱不平的说,“日本人对现状却习以为常,即使政府正常做事反而不能满足,要求更大了。日本人太幸福也太过于依赖了。住进来的时候这里的各种设施都已备齐,就连被褥等都已备好,我们是在直接就可以睡觉的环境下住进来的。政府给我们做到这种程度让人感动流泪。再试想一下他国政府能做到这一步么,我认为日本人太过于依靠了。”

她有四个外孙子,最大的今年上高二,每天放学都会来看望她,这也是每天最开心的时刻。她觉得政府可以提供这样的住宅非常满意,经历过这次大灾难,更令大友女士觉得生活上苦一点没有关系,平安就是福。

大友美津子的外孙(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中川夫人和八十五岁的婆婆也同样及时的住进了临时住宅,婆婆是高龄老人受到了优先照顾。目前她们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对居住条件很满意,如今也结交了很多新朋友。

的。

从内心讲,她们不想回到以前住的地方,海啸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因为儿子就是在那里遇难。婆婆想念儿子,拿出很多照片一个一个的讲解着,对婆婆来讲回忆成了思念儿子的一种寄托。

采访中中川女士坦言,如果能解决核辐射的消毒的话,灾后复兴便会大步地向前推进。那些因辐射离开的年轻人,医生等也会返回家乡,地域再生也会有显着的变化。

由于海啸的吞噬,中川女士已经回不去之前的家。“因为那里的建设许可是不会批下来的,所以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土地。市政府的方针是希望以地域为单位的集团转移到其他安全的地方,但是人们会不会跟随就看个人的想法了。集团(整体)转移的话,政府还会分给赞助金以资助。据调查,有一半的人不想回到自己原先的地方了。”

[[3]]

中川惠美子夫人(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从集体到个人,在震灾中处处都能找到为他人着想,给他人提供便利条件的事迹。总是在人们不经意中发生着。

其中包括曾一度成为全球焦点的石卷日日报社出版的手写新闻。该报报导部部长武内宏之间断的介绍了一年前的情形,我们报社门前袭来的海啸大概有三米高,与此相邻的城市据说达到了十六米的高度。真的来了那么巨大的海啸时,人类除了逃跑,别无他法了。我又一次深刻的感受到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311地震海啸发生时,整个建筑物遭到水淹并且停电。印刷机也难逃此劫,被海水淹没而无法使用。整个报社上下众志成城从3月12日开始到17日,连续六天采用手写的方式继续发行墙报,及时将灾情,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报及复兴状况送到市内的各避难所,确保了灾民们能及时了解震灾动向。

[[5]]

手写发行墙报(摄影:石卷日日报社提供)


回忆当初,他说,“现在回过头来想一下。我们当时完全投入进去了。也并非完全是使命感促使我们去做这件事情。现在回想起来,能够让我们决心即使手写也要传达信息的原因,与其说是一名记者的所为,倒不如说是作为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一位民众,出于人的本能想要为家乡的父老乡亲所做的。用我们的行动向人们传递资讯,消除人们心理的阴影,时刻保持和外部的联系。所以抛开记者的角度,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来讲,即使手写也要去这件事情,当时就是这样的心情。”

华盛顿邮报报导了日日报社的敬业精神。被国际新闻协会授予特别奖项,同时也获得2011年第五十九次菊池宽赏。当时的部分报纸储存在美国华盛顿新闻博物馆里。

正如佐藤议员介绍说,地震的危害远不及恐怖的海啸吞噬,因为在日本,学校是最安全的避震场所,然而却难逃海啸的危运。

大川小学校位于宫城县石卷市。海啸到达时是当地时间3月11日的15点36分左右,当时校舍内的学生共计一百零八名,其中七十名在海啸中失去了幼小的生命,四名下落不明。九名教师死亡,一人至今仍然杳无音讯。另外校车的司机在此次海啸中也失去了生命。

这一天,宫城学院女子大学学艺学部的师生来到大川小学校送上鲜花,集体祭奠失去幼小生命的学生们。同学们的表情庄严肃穆,心情沉重。

大川小学校(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宫城学院女子大学的新免贡教授带着这班学生前来拜祭,他说,“我现在在仙台市内的一所大学中任教。我们带领学生们走出校园,追寻此次震灾的足迹。针对如何建设安心社会,我们请教过专家。同时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孕育出自己的观点,切身去体会如何珍惜生命,如何把爱献给我们的社会,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而存在,鉴于此我将她们带来感受。很幸运的是通过熟人的介绍我们找到了这里,体会到了这次震灾的残酷性。失去的人不会回来,幸存的人虽然很痛苦,但是还要继续勇敢的走下去。希望学生们能互相体会此种情境。为了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来此感同身受后重新出发。”

新免贡教授(摄影:杨树森/大纪元)


学生们走出了校园,步入了社会,体察着灾情,抒写着人生主题。

从内心讲作为记者的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可贵。对社会,对失去的生命,同学们心存莫大关心,同时又有一种精神力量被释放出来。深入灾区感同身受,体会到了灾民们的所思所想及日本政府人性化的施政。我们经常听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呼吁,但是真正的这种和谐在哪里呢,我们所有的记者似乎都找到了答案。

2012年元月,灾区的第一个新年恍然而至。新年伊始,在不堪回首的2011年,时间寄望人们记住此时的教训,不要忘记曾经的辉煌。日本人不会沉沦于灾难中不拔,他们拥有更多的向上精神。饱尝了一年的风雨后灾民们迎来了第一个新年,他们会用各种方式庆祝新生,把坚韧,坚强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8]]

灾区迎接新年(摄影:姚海龙/大纪元)


灾区迎接新年(摄影:姚海龙/大纪元)


我们不得不感叹日本民族的高素质,宏大的包容心和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人类只有顺天意而行天之道,在大自然面前心存敬畏,人类便会书写出美好的篇章。我们祝愿他们能勇敢的,坚定的站直身躯再造辉煌!

(责任编辑: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