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养护经费钜 森铁亏损连连

人气: 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日报导】阿里山森铁系列报导2(中央社记者江俊亮嘉义1日电)阿里山森林铁路沿线景观丰富,林相变化大,但因天然灾害频繁,每年要投注大笔经费养护,因此亏损连连,面临经营困境。

阿里山森林铁路开发初期,纯粹以搬运阿里山区盛产的红桧为主,火车设备非常简陋,当初全线50个隧道、77座桥梁均为木造,火车也只有“运材车”与“工程车”两种。

林务局嘉义林区管理处表示,阿里山森林铁路开通后,从阿里山载运原木下山的列车,每天高达60辆,以每辆车可载10吨原木计算,一天被运下山的原木就有600吨。

1918年12月29日,日本在台的殖民政府为因应铁路沿线居民与伐木工人需求,在“运材车”后面,首次加挂连结客车厢,称为“便乘列车”,成为阿里山森林铁路兼营货运、客运的开始。

由于当时列车是以蒸汽火车头拖曳,速度相当缓慢,上山平均时速12公里,从嘉义到阿里山需7个小时。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火车燃煤缺乏,阿里山森林铁路改采“双日上山、单日下山”措施,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后,才又恢复每天双向对开。

光复后,阿里山森林铁路由林务局接管,为了缩短行车时间,林务局于1963年购进“中兴号”柴油特快车,从嘉义开到阿里山只需2小时50分钟,大受旅客欢迎。

随着国民旅游风气盛行,“中兴号”特快车已不敷使用,林务局遂于1974年引进“光复号”特快车,并在连续假日及樱花季机动加班,以因应涌向阿里山的大批游客。

但1982年9月阿里山公路(台18线)通车后,因公路行车时间短、票价比铁路便宜,因此铁路乘客大量流失,使得阿里山森林铁路面临经营困境。

除了行车速度、票价难以与公路匹敌之外,阿里山森林铁路所经之地,大多为悬崖峭壁,火车穿山越岭,折旧率相当高,保养及灾害修复经费也十分庞大,仅靠旅客运费收入,根本不够用。

自从阿里山公路通车后,阿里山小火车的班次由一天5班递减到1班,沿途停靠站也从19站减为5站,最后缩减为3站(北门、竹崎、奋起湖),艰苦经营。

为了与公路竞争,林务局于民国73年购进“阿里山号”高级列车,随后实施一连串的改善措施,先后开办“999夜行列车专案”、“森林浴之旅2日游”、“淡旺月票价”与“蜜月旅行优待”等优惠方案,试图挽回颓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