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风险增 大陆银监会要求五大银行自查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6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李赛琳综合报导)据大陆媒体报导,鉴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压力日益增大,大陆银监会已经要求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开展贷款五级分类自查工作。自查结果已经于5月底上报给监管机构。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大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反弹。伴随经济形势下行,银行的不良贷款将步入上升周期。有调查报告称,地方融资平台为不良贷款的主要来源。

监管层担心银行资产质量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导,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6月3日透露,银监会(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已经要求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开展贷款五级分类自查工作。自查结果已经于5月底上报给监管机构。

“自查范围包括五家大型银行截至2011年末全辖境内各相关贷款五级分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情况。”上述知情人士称,此举旨在充分暴露信贷风险,这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监管层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心。

一位地方银监局人士透露,下半年,各银监局也将有针对性地选择一家银行机构进行五级分类现场检查。检查报告会在10月底前向银监会报告。

重点检查贷款分类是否准确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银监会推动的此次五大行自查,主要集中在贷款分类在制度、流程、操作三个层面是否合规、准确。

举例而言,制度层面,主要是检查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是否符合《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流程方面,是否规范,是否存在人为调整分类结果;操作上,是否存在借新还旧等方式掩盖贷款风险暴露等。

上述知情人士称,最终,银行业机构要统计分类偏差的合计数,包括笔数和金额。自查报告,或者通过国有大行的分支机构报送至属地银监局,或者通过法人汇总直接报送至银监会监管一部。

1998年以前,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办法基本上是沿袭财政部1993年颁布的《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中的规定把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种类型。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简称“一逾两呆”。

央行于1998年参照国际惯例,制定《贷款分类指导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

2007年,银监会又制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通过对贷款的五级分类,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以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目前,贷款五级分类,已成为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分类的基本标准。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连续两季上升

中国银监会网站数据称,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4,38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年底的4,279亿元上升了100多亿,为连续两个季度反弹。

《第一财经日报》引述一位银行业内人士的分析说,“商业银行是典型的顺周期行业,伴随着经济形势下行,银行的不良贷款往往也会步入上升的周期。”

一位国际评级机构董事总经理也表示,银行的不良资产的暴露是非线性的。换句话说,不良贷款不会以匀速的态势增长,而很有可能在某一个时间点突发性地增加。

年报显示,截至2011年末,工、建、中、农、交五大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730亿、710亿、630亿、870亿和220亿元,合计3,160亿元,约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的74%。

报告:地方融资平台为不良贷款主要来源

路透社去年9月报导说,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日前发布其问卷调查报告称,多数商业银行受访者认为,近两年巨量信贷将导致不良贷款生成概率微幅放大,不良贷款在2012年后将明显增加。40.3%的受访者认为,2011年银行不良贷款主要来源是地方融资平台。此外,高铁建设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中钢铁、新能源等产业的贷款也成为主要的风险隐患。

报告表示,2009年快速膨胀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在经过三至五年的借贷周期后,将于2012、2013年前后迎来还款高峰。

审计署此前披露,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2010年底达到10.7万亿元人民币。由于部分地区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大,在政府严控房地产市场的背景下,土地成交量不断萎缩,导致还款风险上升。

中原集团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13个城市全部用地出让金共计约1243.06亿元,同比下降44%;而5月份全部用地出让金107.54亿元,较前四个月均值缩减约62%。

(责任编辑:姜斌)

相关新闻
中国银行业信贷激增带来不良贷款隐患?
放贷1.4兆美元 标普:中国不良贷款恐大增
中国农行IPO捞钱 不良贷款多 香港反应冷清
日媒体:中国银行业坏账高达20%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