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经济反弹短命 中共走回投资老路拖日子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2013年09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秦雨霏编译报导)中国最近几天出炉的经济数据显现一抹亮色。但是许多国外经济学家警告说,中国在重回投资型增长的老路,中国又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基础设施,并且令国企和地方政府的杠杆从一个已经惊人的高水平继续上升。这种增长是短命的,将只会增添未来下行性的风险,拖延末日的到来。

资本经济研究所:中国的投资型复苏不太可能是可持续的

美国在线经济类杂志《RTT新闻》9月11日报导引述资本经济研究所首席亚洲经济学家Mark Williams的话说,中国的经济增长在提高势头,但是投资型复苏在长期来说不太可能是可持续的。

位于伦敦的资本经济研究所指出,整体信贷强劲的增长将在短期内维持强劲的投资支出,但是带来恶化经济结构的潜在风险。

最近的数据显示,8月份工业产出以一个更快的速度10.4%增长,超过7月份的9.7%,达到2012年3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上扬主要是受到国营企业产出增长9.5%的驱动。

同时,重工业产出出现15.6%的增长,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回升推动电力产出增长,达到2011年6月份以来的最快步伐。

周二的另一个数据显示,中国零售业8月份同比增长达到13.4%,比7月份的13.2%更加加快。

房地产领域8月份表现糟糕,房地产开始急剧下跌,尽管由于房价上升和政策限制放松,开发商情绪改善。经济学家说,建筑活动进一步可能的放缓将消除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支柱。

《商业内幕》:我们不应该对中国经济数据感到兴奋

《商业内幕》9月11日报导说,过去几天我们看到许多正面的经济数据指向中国经济复苏。工业产出、固定资产投资和零售业的结果比预期的要强劲。我们也看到出口飙升,中国制造业显着改善。信贷增长也加快增长。

但是这个强劲的数据可能是短命的。首先,工业产出提高10.4%是受到基础设施投资的驱动。基础固定资产投资(FAI)8月份同比增长32%,而7月份的同比增长为22.8%。

“基础设施在突然转折当中扮演的主导角色证实了我们对可持续性的担忧。”法国兴业银行经济学家姚伟提醒我们,激进的政府支出不能永远持续。

整体货币和总体信贷增长是上扬。M2,一个广泛的衡量货币供应的指标同比上升14.7%。社会融资总量,包括未偿还银行贷款、信托和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和企业债券,飙升到1.58万亿元,几乎比7月份翻番。

在中国,需要越来越高的信贷增长来获取较少的经济增长,这是此刻看衰中国者的主要论据。

姚伟写道: “我们对于增长复苏非常短命的预测来自于随着决策者瞄准去杠杆化,中国的信贷增长将继续减速的预期。如果信贷增长从现在开始持续上升,中国目前的增长复苏可能会持续稍长一点并且走得更远一点。但是,这只会增添今后的下行性风险,随着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杠杆从一个已经惊人的高水平继续上升。”

结论是,虽然数字看起来强劲,装点统计结果已经变得越来越昂贵。

《商业内幕》:中国又回到投资型增长

《商业内幕》9月11日报导说,中国经济数据有两个原因令人印象深刻。

一个是,整体上新兴市场急剧下滑,而中国的上扬显得鹤立鸡群。另外一个原因是,几个月前,有沸沸扬扬的有关“硬着陆”的谈论或者至少需要立刻再平衡中国经济。但是现在硬着陆的论调已经被搁置一边。

尽管如此,人们谈论需要再平衡经济的一个原因是,庞大的产能过剩和经济下滑。这制造了工厂盈利崩溃,许多没有用的基础设施和让需求跟上供应的必要性。

每个人正在谈论的话题表明,新一批经济数据显示我们又回到投资型增长,并增添了更多的不需要的基础设施。

摩根斯坦利报告说:“增长前景和政策的影响:自从6月末以来的更多的促增长政策帮助取得相对于去年较低基础上增长势头的显着反弹。特别是,分配和调用未使用的财政资金可能加速了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这个增长加速是否是可持续的很大程度取决于进一步稳定增长政策措施的强度。在我们看来,经济因为持续的去杠杆化过程将仍然面临逆风,尽管反周期政策的放松可能减轻结构改变的疼痛。”

法国兴业银行也对于最近中国的经济数字提出担忧:“8月份中国的工业产出增长抛出又一个巨大的意外上扬,飙升到16个月来的最高水平,同比增长10.4%。基础投资显着的加速显然是一个主要推动力。虽然这一套数据对于我们的短期预测添加了清晰的上行性压力,但是基础设施在突然转折当中扮演的主导角色证实了我们对于可持续性的担忧。按照行业来说,有色金属和发电量是整体改善的主要贡献者。”

因此,是的,经济在复苏,但是可能是以牺牲急需的再平衡为代价,并且可能给未来经济设定了一个硬着陆。

《商业标准》:拖延末日到来

《商业标准》9月11日评论说,虽然中共官方数字是臭名昭著的不可靠,但是如果按照它的估计,目前的国内消费占据国家GDP的36%,而投资占据GDP的60%以上。尽管资本投资达到这种程度,中国增长却放缓到大约7%,这意味着国家已经处于回报递减的阶段。不断减少的GDP增长来自于更大的资本投入。根据一个估计,中国现在支出4美元以获得1美元的产出增加。

过度投资已经导致中国工业和它的房地产领域巨大的产能过剩。这已经导致膨胀的债务负担,根据惠誉评级机构,它已经超过GDP的200%。官方数字显示中国银行的不良资产为GDP的1.1%,这是正常水平,但是这可能不代表真实画面,因为国营银行常规性的滚动大型国营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债务。

这里也没有考虑非正式的银行和金融领域,外界估计它跟正式银行领域的规模一样大。根据一个报告,影子银行的不良资产可能超过它拥有资产的70%。如果有任何状况发生,救市计划将比90年代中期的规模更大,当时中共政府设立了四个国营“坏账银行”从四大国有银行接管超过1.4万亿元的坏账。在1998年这相当于全部银行信贷的15%。根据惠誉,中国银行系统的资产从2008年到2013年增加了惊人的14万亿元,这相当于“把整个美国银行系统添加到它的银行资产负债表上。”

虽然这样的数据并非完全确定,但是显然假设中共国家主导的经济系统可以像1998年那样的方式吸收坏账是站不住脚的。中共主要通过利用它对银行领域的主导和坚持它的金融压制政策而滚动银行债务的方式在拖延末日的到来。但是这仅仅让问题复杂化,因为产能过剩由于廉价信贷垂手可得而进一步恶化。内蒙古鄂尔多斯的鬼城在讲述由充足而廉价的信贷点燃的城市发展产生的症状。鄂尔多斯目前的债务超过3,000亿元,而它的年收入仅仅只有800亿元。中国人民称它是中国的底特律。

(责任编辑:高静)

相关新闻
李克强经济受阻 习李王铁三角成型
大陆工业微利或亏损  新增利润被中共权贵掌控
华日:中国经济再平衡面临艰难的政治斗争
CNBC:中国PMI回升不可持续 风险依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