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典故

祖逖遵行仁义 深得民心

曾敬贤

晋朝有个叫祖逖的人,生性豁达,视钱财如粪土,为人特别讲义气。每次他到农民家里,看到他们生活困苦,就非常同情怜悯。他常假托别人的好意,把自己并不宽裕的粮食和布匹拿出来分给他们。

后来京城发生了战乱,祖逖就带领亲戚和同乡几百户人,到淮泗地方去避难。在艰苦的逃难历程中,他处处为别人着想。他把车子和马匹,都让给那些年老多病的人,自己徒步行走。他所带的药物和粮食,也总是毫无保留的分给那些需要的人。正因为祖逖做了这么多事情,大家才能顺利度过难关。大家都把他当作救命恩人,非常敬佩他的人品。

祖逖的侠义行为,简直是不胜枚举:为了改善百姓生活,他带头种田植桑;看到荒郊野外枯骨无人安葬,他不仅埋葬他们,还祭奠一番。当地百姓,为他的种种仁义之举深深感动,举行盛大的酒宴感谢他。有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在酒席上感动得流下热泪。他哽咽着说:“我已是个快入土的人了,没想到临死之前,却得到了另一再生父母。我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好遗憾了啊!”

祖逖死的时候,百姓悲痛至极,就像自己的父母去世了一般。祖逖如此深得民心,这都是他一直按照仁义行事的结果。

【小辞典】

祖逖(266~321年)东晋将。字士稚,范阳遒县(河北涞水)人。《晋书》载其“性豁荡”。“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建兴元年(313年),上书要求北伐,被司马睿任为豫州刺史。率部渡江,中流击楫,宣誓要收复中原。数年间.尽复河南失地。其时匈奴刘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击,时机对晋有利。但东晋内部迭起纠纷,对他不加支持,终忧愤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