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归还默片孤本《盘丝洞》北京首映

人气 8

【大纪元2014年04月17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小清综合报导)2014年4月15日,挪威国家图书馆将其发现的孤本《盘丝洞》的复制拷贝赠送给了中国电影资料馆。在举行研讨会后的当晚,这部拍摄于1927年的国产无声片进行了回归后的首场放映,演员六小龄童(章金莱)也受邀观摩,在现场钢琴伴奏下,观众们笑声连连。

《盘丝洞》据《西游记》第72回改编,由上海影戏公司摄制、但杜宇执导,当年上映时曾轰动一时,1929年还拍摄了续集;同年1月18日,该片以《蜘蛛精》(Edderkoppene / The Spiders)为名在奥斯陆上映时,配有乐队伴奏和挪威语字幕。

影片诞生87年后,终于4月15日晚再度与中国观众见面。逼真而稍显粗砺的视觉风格,幽默又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加上中国音乐学院金野教授的现场钢琴配乐,让全场六百多观众随着剧情发展而笑声连连。影片结尾,蜘蛛精被孙悟空的三昧真火烧回原形时,银幕现出字幕“只为了情欲一念,卒至自焚终身”,更让影院内充满掌声和笑声。

2013年重见天日的中国早期无声电影《盘丝洞》剧照。(挪威国家图书馆资料图)

挪威专家:偶然的发现 严谨的考证
  
据挪威国家图书馆电影档案专家蒂娜•安卡曼(Tina Anckarman)介绍,2011年,她和团队开始对馆藏库存胶片进行历时半年的整理编目,《盘丝洞》是从诺尔兰郡拉纳市摩镇有损毁迹象的电影收藏中偶然发现的。

同年底,该片被送往荷兰海奇电影修复实验室进行修复。蒂娜说:“当时只知道是一部中国电影,以为欧洲别的国家应该也有拷贝。”次年4月,蒂娜的同事偶然与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同行谈起这部拷贝的发现,令后者大为激动,才获知《盘丝洞》在中国早已失传。此后,挪威国家图书馆对这部缺失开头的“孤本”进行了长达半年的研究考证,在《盘丝洞》特刊等文献的佐证下,才确认此拷贝的珍贵价值。

电影学者:早期神怪古装片极为可爱

早期无声电影具有超越语言的亲和力,无论在哪个国家发现,都受到电影人和观众的欢迎。但由于中共对传统文化的毁损和箝制、电影审查加上战争等原因,传世的中国早期电影数量十分有限。

据伦敦大学中国电影史研究专家裴开瑞(Chris Berry)教授介绍:“现存的1920年代的中国早期无声电影大概不超过10部,而《盘丝洞》是现存最早的著名片种——神怪片的样本。……近年学者们开始重新拥抱这些曾经被否定的中国早期电影。”他认为,描绘特殊能力和展现电影特效,《盘丝洞》是一个伟大的例子。

中国早期电影史研究学者李道新在观影后发微博表示:“看过《风雨之夜》(1926)、《盘丝洞》(1927),发现20世纪20年代所谓的鸳鸯蝴蝶派影片和神怪古装片,原来都是极为可爱、非常有趣的。”

2013年重见天日的中国早期无声电影《盘丝洞》剧照。(挪威国家图书馆资料图)

法新社有关报导则提到,2010年,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中国大陆民主异见人士刘晓波(因言获刑11年尚在狱中),此后中共当局就无限期搁置了与挪威的高级别双边接触。去年挪威同意于今秋归还其收藏的七根圆明园大理石柱,以及对《盘丝洞》的修复归还,因此也颇受外界关注。

(责任编辑:李湘莲)

相关新闻
《西游记》共拍6年 六小龄童得奖才成婚
孙悟空和白骨精谈恋爱 六小龄童痛批恶搞
《西游记》探秘(25):盘丝洞
【京剧欣赏】盘丝洞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