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阳光

浮生行吟:苦难外一章

曾经,他们争斗得鸡飞狗跳、水火不容;如今,俩人可以相安无事的对面而坐,沉浸于落日的余晖中……

略过青壮年时期,直至中年的最近,我又见到家族中最年长者──父执辈的这对老夫妻。堂伯父的身体硬朗、头脑清晰,还记得我这远房的后生晚辈;而堂伯母已经失智,不发一语的打量着不速之客,眼神充满生疏与疑惑。

老人家失智一段时间了,儿女们已安排好妥善的照护。正因为这样,她与堂伯父纠葛缠扰几十载的恩怨情仇,才得以消弭。果真如此,那么,“失智症”对于他们一家人而言,倒不尽是苦难,反而是和解、接纳的契机。

贫贱夫妻百事哀,在那些物质缺乏、精神苦闷的岁月里,许多人家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左支右绌,据说,堂伯父、堂伯母他们就是经常怒目相向的一对怨偶。如今,纵然失去记忆的一方,不再有昔日美好的想像和怀念;但是也跳脱旧时困顿的委屈与辛酸,换个角度来看,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更耐人寻味的是堂伯父心境的转变。面对身体衰弱、智能退化,却不再剑拔弩张、盛气凌人的老妻,是如何看待呢?我不只一次揣想:或许这是他们漫长的婚姻路上,最平和、温暖的一段时光。不再为柴米油盐口角,不再为工作生活争吵,妻子温驯、安静,丈夫宽容、大度,何等和谐、美满。

苦难不只是凄凉与哀痛,也可能是一个困局的转捩点。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说得好:“如果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有苦难存在,那么,就让它存在吧。但是,总应该留下一线光明。至少留下一点希望的闪光,以促使人类中较高尚的部分,怀着希望,不停的奋斗,以减轻这种苦难。”

前几天,偶然间听到有人谈论堂伯母过往的精明、强悍,我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她和丈夫在夕阳下默默对坐的画面。“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病痛的苦难外一章,而人生本是有悲有喜、祸福相倚呀!@

责任编辑: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