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雨:70后简史之——“教父”罗大佑

人气: 123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8年01月17日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70后们的黄金时代。

关于那个年代,有很多背景性的记忆。别的不说,单说流行乐坛,有华语流行音乐教父之称的罗大佑横空出世,这个人的名字和他的音乐回响在两岸三地的大街小巷,以至于后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童年》,人人都会唱。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

…… ……

池塘。榕树。知了。秋千。蝴蝶……诗话的歌词让意境变得幽清明净,空旷辽远。看着是写童年的回忆,可听着,分明能感受到一种对童趣失落的怀念。有人评论说:《童年》是对农耕文明的祭奠。

多年前,QQ群里的一次闲聊,说到罗大佑,一80后朋友不满说:“真不明白你们为什么会喜欢罗大佑。无论嗓音,唱功,长相,都比周杰伦差远了。”

当时,好几位同龄人反驳她。我克制住了。我们和这位80后朋友之间,隔着十余年的人生经验,三言两语说不清楚。

我只告诉她:“罗大佑首先是音乐人,其次才是歌手。十年后,你或许会改变你现在的看法。”

实实在在,罗大佑是全方位大师级音乐制作人,他本人的嗓音也许并不好,然其作词谱曲的音乐作品却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其题材涉猎之广博;歌曲主题之深刻;歌词之锤炼,之空灵,无人可比。罗大佑的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流行歌曲,所传递的是对社会的描述和认知。能听懂他故事里的乾坤,需要一定的阅历和资历打底。

很欣慰,没有等到十年,去年吧,这位80后妹妹就跟我承认说:“姐姐你说的很对,周董(周杰伦)很多,教父只有一个。”

的确,红极一时的流行歌曲不少,但经过岁月的沉淀后,能够留下来的,却真的不多。罗大佑的《童年》,被评为“100首必听经典老歌之一”。

如果,有人让我说出华语流行乐中,谁写的歌词最好,我会毫不犹豫推举罗大佑。在对词的运用上面,他给流行乐坛所带来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是前所未有的。在我看来,罗大佑创作的所有歌曲,除去音乐,即使单独欣赏歌词,也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个现代诗人的作品。

 

《恋曲1990》词曲皆美,被香港人奉为国歌。也是我最最喜欢的一首。

九十年代中期。仲夏夜。如水的月光下,一青年男子怀抱吉他,坐在阳台上弹唱:

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
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
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
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

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的漂泊
寻寻觅觅常相守是我的脚步
黑漆漆的孤枕边是你的温柔
醒来时的清晨里是我的哀愁

男子的旁边,站着一个短发女孩,白衣黑裙,双手环抱,默然,望向无际的远方。那个夜晚,是他们相守的最后时刻。女孩从小读文学书籍,心大,厌恶小地方的粗陋,以“出去走走看看”的理由,去了深圳。

那个白衣女孩就是我。《恋曲1990》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初恋背景音乐,虽然大多没有结果,却是记忆中最美好最清新的底板。

不仅仅是词美曲美。罗大佑的歌曲,其内容和风格跨度都很大,而且有自己的思想,有对社会对政治的批判和思考。罗大佑在台湾民歌运动中出现,又很完美的结束了轰轰烈烈民歌运动,将台湾音乐带进了摇滚的篇章。按照我们大陆的音乐人来类比,他是高晓松和崔健的结合体。

最为难得的,是他的几首非批判类的,走抒情路线甚至略”主旋律”风格的政治类歌曲:《东方之珠》;《明天会更好》;《亚细亚的孤儿》。这三首歌曲,尽管诞生的背景不同,但却都能突破不同政治体制和偏见的笆篱,在不同的时间,引起整个华语地区听众的共鸣。

从事音乐超过40年,罗大佑一直被奉为乐坛的精神领袖,敢言敢怒,棱角分明,这一艺术人格,也令许多知识分子倾倒。

《罗大佑自选辑》执笔之一吴清圣,生前这样评价罗大佑:“他独立开创了一片全新的领域,让华语流行歌曲在主题的拓展,旋律编曲的经验,以及整体制作概念上都树立了全新的标杆,成为无数后辈急欲追寻超越的典范。如果没有罗大佑,这几十年来的华语流行乐坛,一定会冷清,会失色许多…..”

“教父”的称号当然不是轻易得来。在两岸三地的华语乐坛,罗大佑开创了很多第一次:他第一次把知识分子的思辨和对社会的批判融入了流行音乐的创作领域,表达了民众的精神诉求并且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气质;除此,他还是将现实主义和批判意识植入台湾流行音乐第一人;罗大佑也是唯一一个被收录为高校语文教材辅助阅读材料中的流行音乐创作者。

教材的主编,中国大陆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教授陈洪在《导语》中说明:“今天的流行歌曲,或许就是明天的诗。以此审视,流行歌曲自有超越通俗文化的意义与价值,罗大佑歌曲的价值,在于他唱出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峡两岸中国青年面临社会转型时所特有的迷惘、困惑、痛苦和思考。”

有人把罗大佑比作中国的鲍勃.迪伦。也有人把他称为乐坛上的鲁迅。

我不懂音乐,只是凭着感觉,迷恋那些与自己有耳缘的乐曲。我喜欢罗大佑,除了他创作的歌曲,以及反叛和敢言敢怒,有血性,我还沉醉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文青’气息。这气息生在他的骨子里,藏不住,满溢到他的神情,外貌和言行举止。从在电视上看见他的第一眼起,我就知道,从精神层面,我们是同类。

 

不少歌迷喜欢把罗大佑和李宗盛放在一起做比较。他们两个,都成名于上世纪80年代,被传唱于90年代,被怀念于新世纪00直至10年代。
罗大佑写纷纷人世;李宗盛写百味人生。

一个悲悯人间;一个直击内心。

论旋律,两个都是流行音乐集大成者。
论歌词,两个人都开创了自己风格。
论影响,两个人的作品都被人无数次传唱。

音乐不分高低,感动了内心,触动了情怀,都是美好。

若非要做一个比较,分一个高低,或许只有这么说:李是传奇;罗是神话。

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在纵贯线还没成立之前,第十九届金曲奖,有个单元叫:华语流行。先请了周华健上台演唱,周华健对台下起立的明星讲:“别喊我周华健大哥,我上面还有大哥。”然后引出李宗盛, 李宗盛抱着吉他上台后说:“我算什么大哥,我上面还有真正的大哥”。接着罗大佑闲庭信步的走上台,笑了:“前几天,我听有人喊写词的那个林夕为夕爷,我立马打电话给他:林夕,林夕,居然有人喊你爷了。” 林夕回答道:“这已经好久啦,罗公!”

对于罗大佑,李宗盛如此说:“20年前我还是院校的木吉他队成员,他(罗大佑)就已经是巨星了,我那时是用仰望来形容这位我当时的偶像,他在我内心是一个英雄式的人物,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他的音乐创造才能是无与伦比的,他创造了台湾音乐的历史,敢于揭露社会的一些现象,是时代造就的英雄。而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和他相比我会感到惶恐,他才是真正的台湾音乐界重量级人物。”

毋庸置疑,在华语乐坛,罗大佑是所有音乐人爱戴的大哥,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这一生,已被注定,孤独地站在云端,做被人仰视的神话。罗大佑不仅仅是音乐人和歌手,还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他拓宽了流行音乐表现社会生活的维度。

责任编辑:岳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