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汉字

神传汉字看人生运道(十四)翁森乡学道超凡

仓颉像。(素惠/大纪元)

前篇说到元朝汉儒翁森先生在文风圮坏的情况下仍然在家乡办学的坚持。他的《四时读书乐》七言诗不但用以明志也指引了学子们一个超凡的读书之道。延续前文的《春》《夏》,今天我们来看看他的《秋》《冬》之诗。

《秋》:“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如前篇所述翁森道出读书之乐,不在于求功名利禄这种人间不实的繁华。历史上多少博学之士皆无法让王朝万岁久安,若佞臣弄权,再加上昏君愚昧,那么苦的不只是百姓,真正的良知志士心中的折磨也是十分苦厄的。这首诗里的“虚清”应对着末首《冬》的“真吾”,直指道家修练的元素,我们于后段再论述。

《秋》诗中还有两个特别的意涵——“商”与“檠”值得了解。商意与秋天并列,这里的商即是五音之商。《礼记‧正义》上说:“凡黄钟六律之声,五音之动,与神灵之气通,人君听之,可以察已之得失,而知群臣贤否。”又说:“其音商,三分征益一以生商,商数七十二。属金者,以其浊次宫,臣之象也。秋气和则商声调。”那么,就算是读书入仕途想贡献给朝廷和黎民,若是在元代“九儒十丐”无仕途可进的情况下,能在普学教化中,将德音雅乐如天降甘霖般的撒遍民间,那么与贤臣辅国有何异哉?且于高处还能上通神灵,秋天自然也有读书之乐了。

我们再来看看“檠”这个字;汉朝刘向的《劝学》中提及:“操弓不返于檠,木受绳则直。”檠者,望其形而知其义也;有恭敬辅正或托举的涵意。《淮南子.脩务》:“故弓待檠而后能调,剑待砥而后能利。”又苏轼的“笑看饥鼠上灯檠。”《喻世明言.卷十七》有:“空手忽檠双块玉,污泥挺出并头莲。”那么,要成就乡学展读,没有砥砺的决心那能托举出传世的明志呢!诗句中表面上虽然写的是四时读书乐,但仔细品味当知翁森之愿,真是不在逃避政治现实,或只埋于凡夫之耕读而已。

《冬》:“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何谓“真吾”?我们来看看“真”的古字即便明白:金文的“真”是这样的:“”,篆体有这样的:“”、“”、“”。《说文解字》上对“真”的理解是:“仙(音意同仙)人变形而登天也。”看那篆体的就是个道家的炼丹炉。书中不是只有黄金屋与颜如玉,许多修练和仙人神迹也都被记载成书。那么“真吾”指的就是道家修成的“真人”了。

真人的境界如何?《黄帝内经》里面说:“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庄子》也提及真人的描述:“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因此,对红尘万物则清心寡欲,视凡俗万事为虚幻不实,无法长久。因此许多修道者或仙人都有虚与清的名号。

《秋》诗的“虚清”对《冬》诗的“真吾”就是翁森的志向与对学生的期盼。难怪对古代的儒生来说,打坐是读书的基本功了。

翁森的乡学让进士陈孚为文以记曰:“学之要求,放心而已。”陈孚欣喜地记下了学堂的景况,“其植序然,其琴琅然,其容肃然,其气充然,弦诵之声隐隐若金石然。”陈孚警告没有仕途就不读书的话,那将“日趋于鬼域而莫知返”,他认为“本一心之妙,极于天地万物之变化”才是读书人的本色。

翁森在《冬》诗的最后提及的“数点梅花”能知“天地心”也应有所指,极可能说的就是预知古今的《梅花诗》,我们将在后篇介绍。末以诗一首为记:“春夏秋冬四时乐,翁森乡学道超凡,一瓢坚持天地经,读书精要离苦厄!”@

点阅【神传汉字看人生运道】连载文章。

责任编辑:王愉悦